分享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物——中药复方黄黛片

 jiezhukuaile 2019-04-12

什么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呢?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亚型,约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中位发病年龄约40岁。在30年以前,这一型白血病是一种因出血、感染严重而致死亡率很高、预后极差的凶险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血液病工作者先后研发了口服的全反式维甲酸和静脉注射的三氧化二砷,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

中药复方黄黛片是何方圣物?我来讲讲有关复方黄黛片的故事吧!

不久前,一位患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中医血液科,给全体医护人员送来一面锦旗。6年前他不幸地患上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的贫血、发热和出血,医生们给他应用了中药复方黄黛片,将他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45天后他的病情缓解了!此后医生们又为他精心地制定了复方黄黛片与化疗交替进行的巩固治疗方案,目前患者已达治愈标准了。您明白了吧,复方黄黛片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多提倡分层治疗,就是通过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对白血病的危险度进行分层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日前,中医血液科收治了1例从外地转来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外院已经服用了20天复方黄黛片,复查了一次骨穿,发现白血病细胞比以前多了,而且分子生物学检查发现了提示预后不好的基因,耐药基因也是阳性的,患者和家属慌了神,外院的医生心里也没了底,建议患者来210医院中医血液科进行治疗。

其实,这是治疗过程中一种现象,往往是病情即将缓解的标志。至于基因,只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融合基因PML-RARa是阳性的,其他目前发现的预后不好的基因对疗效没有过多的影响。于是我们仍然应用复方黄黛片治疗,目前患者已经缓解了。至此,在210医院接受复方黄黛片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获得了缓解,接受正规缓解后治疗的患者复发率很低,85%的患者长期生存甚至达到治愈标准。

您了解了吧,复方黄黛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异性疗效。

复方黄黛片

复方黄黛片是由210医院中医血液科黄世林教授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由雄黄、青黛、太子参和丹参4味中药组成。别看药味不多,但功效很是神奇。4味药中雄黄为主药,青黛、丹参均有协同作用,3药联合共同抗击白血病细胞对人体的侵害;丹参、太子参可以促进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使患者的抗病能力变得足够的强大,同时还可防治并发症。所以,4药合用,可有效地提高疗效、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保护主要脏器的功能。2009年复方黄黛片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

您知道了吧,复方黄黛片是目前我国唯一获批上市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口服纯中药制剂。

以黄世林教授为首的研发团队在复方黄黛片的研制、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诸多殊荣,有关复方黄黛片的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各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在2011年复方黄黛片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然还有多项三等奖,出版了4部研究专著,还获得发明专利1项。在《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中,复方黄黛片已成为治疗方案中的一线用药,您说复方黄黛片神奇不神奇!


神奇的复方黄黛片

科室简介

大连210医院中医血液科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及白血病专病中心、全军医学重点学科暨全军中医血液病研究所、原沈阳军区重点学科暨北方中医血液病医院、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暨大连市血液病中医研究所,中医血液科中医诊疗中心;解放军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大连医科大学血液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和达希纳患者援助项目、中国癌症基金会施达赛患者援助项目和白求恩基金会特比澳公益捐助项目的指定医疗中心;并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血液专业的资格认定。科室按“院中院”模式建立,下设2个病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血液病实验室、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疗中心。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博士及博士后5人,硕士11人。

专家介绍

向阳

中医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全军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及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疲劳与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原沈阳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原沈阳军区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沈阳军区中医疲劳防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大连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军医》、《临床军医》杂志编委会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大连医科大学血液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客座教授。师从全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黄世林教授,并在英国皇家Marsden等医院进行血液病专题研修,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5项,曾获“全国杰出女中医师”及“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黄世林

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血液病专家,曾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任全军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师承制导师,获各类科技进步奖30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9月被授予军队“国医名师”称号;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师承制特别贡献奖,其所在的“黄世林名医工作室”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的荣誉称号。

陈楠楠

中医血液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全军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专科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与风湿免疫病。主持大连市课题1项,参与国家、全军课题多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参编专著3部。

成玉斌

中医血液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全军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近30年,擅长辨证论治肾虚病证,妇科之月经不调、痛经;血液病之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白血病;中医软伤之颈肩腰腿痛。曾带队赴南美医疗援助,传授中医诊治疼痛技术,获“武装力量之星”荣誉勋章。参研多项国家、军队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5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3项。

常晓慧

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原沈阳军区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主持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课题2项,参与国家、全军课题多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篇,SCI收录1篇,参编著作4部。

孙淑君

副主任医师,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主持大连市课题1项,参与国家、全军课题多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

李海霞

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主持大连市课题1项,参与国家、全军课题多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

联系我们

医院院址: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路80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