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四川文化名人,苏东坡、司马相如甚至薛涛,都会名列其中。而诗仙李白却比较尴尬了,因为李白的祖籍在哪里一直都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不管如何,李白确实是在江油出身,在九皇山读书、习剑,无论祖籍如何,说他是四川人,其实也并不为过!可是,在李白的生命历程中,似乎和长安的关系,总比四川近。这或许是因为,李白太早就离开了四川,并且在外面的日子,太过轰轰烈烈了吧。 不过少年时代的李白,第一次去的大城市,并不是长安,而是成都。激动之下,李白为此写下了平生最华丽的一首诗,成就了成都今天的一大名胜——散花楼!李白当年在散花楼看到的景色,今天依然是成都最美的景致所在! 《登锦城散花楼》 唐代: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全诗的大意为:红日照耀锦官城,朝霞染红了散花楼,更显得光焰万丈。这座高楼金窗绣户,好不气派,连帘钩都是银光闪闪,帘子珠光宝气。散花楼的楼梯似乎可以飞越层云,直达霄汉。在此高楼极目远眺,什么忧愁都烟消云散。夕阳西下,潇潇暮雨点点滴滴,这雨水一定是往三峡而去。眼前的春江怀抱着双流城,直达远方。今天来登上这座楼,就像去天上遨游过一回。 全诗的语言,极尽激赏,纵横捭阖,显示了散花楼的雄伟壮观,秀丽与明艳。当然也显示了诗人李白年少时候的傲岸和阔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当年写作此诗尚属年少,一种得见世面的兴奋和狂喜,也是十分生动有趣的。 诗的首句,整体去写阳光照耀下的散花楼,是为总起。接下来,以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从细节方面说明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其中“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对仗工整,显示了少年诗仙的不俗笔力。“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于格律不合,却是“诗眼”。显示了诗仙的纵横捭阖,潇洒旷逸。最后的“暮雨向三峡”则一下子将对一座楼的激赏,转化为对更大时空的礼赞。诗的最后,回归主题,极言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却原来,即便是诗仙李太白,在第一次进入大都市的时候,依然是有不小的兴奋。诗仙李太白的这首诗,也为今天的世人展现了当年的散花楼的原貌和风神。殊为可惜的是,今天的散花楼为仿古建筑,已经看不到当年的精神。不过散花楼周边,却仍是成都最美的景致所在:百花潭、琴台路、青羊宫、浣花溪。若去成都,你会否带着李白的诗,去重登散花楼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