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地位为何远在古龙梁羽生之上,文学史上留其名

 龙岩半主 2019-04-12

金庸地位为何远在古龙梁羽生之上,文学史上留其名?

近日,一代武侠作家金庸去世,成为全中国关注的事件。金庸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他的'通俗文学作品'已经可以闯入“正统文学史”。

说到武侠小说,除了金庸外,离不开要说的就是古龙梁羽生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第一定律”(80%的人都知道第一名的那个人,其他人加起来都只能占有20%份额)的影响,金庸的关注度、成就都远远高于古龙、梁羽生。

今天姑且来说说,为什么金庸能够超出古龙、梁羽生那么多?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将金庸和后两位并列。

【原因1:不滥发,有节制】

古龙当时是被誉为鬼才的,此人非常相似于其笔下的刀客、剑客们,嗜酒如命,潇洒不羁。后来他的经济方面跟不上了,于是就大量增加其小说的产出,赚取稿费,以至于水平下降。

古龙的小说到底有多少?一般认为超过70部,具体数字不清楚。因为到后来,人们已经搞不清哪些不是他的。

古龙的才华自然是令人惊艳的,但其过度潇洒、过度不羁毫无疑问也使他难以再上一层。

在这方面,金庸可以说是能做到节制。我们都知道金庸小说一共15部,除去越女剑之后剩下的14部,金庸将它们的首个字拎出来,串联成了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得不说,金庸太聪明了,通过这简单的一个小设计,为他所有的作品都做了一个广告,人们一下子能将其所有作品记住。

当然,金庸成功的内在因素绝不仅仅是编了一副对联。但他在有生之年没有疯狂写作,而是致力于修改增润,这是很令人敬佩的。金庸曾经两次修改其作品,姑且不论最后一次修改被很多人反对,但其创作态度与古龙是迥然不同的。

部部都是经典,金庸才有这样的地位。作品太多,粗制滥造,自然就逊色不少了。

【原因2:不固步自封,不断尝试突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梁羽生的小说。梁羽生的小说如果仅仅拿出最出彩的那几部,还是不错的,但如果将其全部小说都读完,就让人感觉了无生趣。

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完全连接的,前后相连,把整个明朝都给写进去了,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武侠明史”。表面看去,这个工程浩大而磅礴。但真正读过书的人会发现,梁羽生为了让这些内容都连成一体,牺牲了小说的趣味性,让小说故事性大打折扣,平铺叙事,味同嚼蜡。为了交代清楚所有人物的来龙去脉,而篇幅累赘,主次不分。

很多时候,艺术是需要灵感的。就好像网络上流行的“犀利哥”,一个瞬间被网友拍到,惊为天人。但当模特公司想把他的气质打造成一个炫酷潮人的时候,发现完全失败,他已经失去了那“犀利”的气质。艺术越是精心设计,就越是粗俗不堪。

而金庸则不同,虽然他也有像射雕三部曲这样的前后相接的作品。但他总是能做到讲不同的故事,让它们各自都成为单独的小说。读神雕侠侣,不需要看过射雕也是可以的。读倚天屠龙记,不需要知道神雕侠侣也是可以的。它们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完全不影响到其个体的完整。这是金庸的高明,他没有试图将自己的武侠世界完全填满。艺术需要留白。

除此之外,金庸还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而不是像古龙梁羽生那样只是为了不断重复自我的风格。金庸从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书剑》的主角是陈家洛,但金庸很想写余鱼同、文泰来、徐天宏等人,写成一个红花会群雄录。这种尝试没有停止,他第二部小说是《碧血剑》,据他自己说,主角虽是袁承志,但他真正想写的是隐藏幕后的袁崇焕和夏雪宜。后来《雪山飞狐》就更离谱,主角胡斐到书的倒数第二章才出现,而金庸说,真正的主角是回忆中的胡一刀。自此之后,金庸开始改变,把精力集中到一个主角身上,从出生到成长写得很详细。于是有了郭靖、杨过、张无忌。但金庸仍在不断创新,《天龙八部》中金庸首次创新出三个主角三条大线并行的写作结构,可以说取得了空前成功。

金庸每部作品的内涵也完全不同,射雕写的是儒家的“出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神雕写的是爱情。天龙八部写的是人世间的苦难。连城诀写的人世的卑劣肮脏。最后的鹿鼎记将自己从前写的东西全部推翻,认为真正能获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经营,不择手段的人。

这样的金庸才会如此出彩,光芒四射,古龙梁羽生显然是略逊一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