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网师园 著名古典园林研究学者深度导览 中国首部园林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 苏州状元博物馆 舌尖上的苏州美食 …… 可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江南古典文化之旅 欢迎同行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苏州古典园林深度研修之旅 △ 吴冠中《苏州园林》 去过苏州,就会觉得,中国其他地方的生活,都是凑合。不论你来自哪里,一到苏州,人就不由自主地浅吟低唱、柔风细雨起来。 为什么? 因为苏州人是生长在园林里的,哪怕只是家中伺候了些花花草草,也要营造出一个城市山林的角落。他们真正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正如文震亨在《长物志》所说: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 网师园 · 盆景 根本而言,园林是人们所创造的理想世界。真实世间难以获得的理想,乃至梦想,在此一方小小天地中得以寄托、追求和实现。所谓“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帝王在这里追求仙境,文人在这里寄托理想。这样的人文理想,在苏州私家园林中得到精美的展现。 苏州古典园林的魅力素为海内外所赞誉,而真正理解这种艺术却并不容易。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等各个方面已与古人差异极大的今天,我们已对园林相当陌生,更难谈及品赏传统园林妙处、体会古人造园匠心了。 △ 网师园 · 月到风来亭 一代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说过,“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有鉴于此,群学书院-十竹斋画院“东方人文美学高级研修计划”第二期课程,将于4月20-21日,特别安排“苏州古典园林深度研修之旅”,我们将用两天时间: 课程简介 我们要探访的世界文化遗产 沧浪亭 ▽ 沧浪亭为现存最古老的苏州园林。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夏,诗人苏舜钦(1008-1049)流寓吴中,观吴越王近戚孙承佑故园遗址高爽僻静,野水潆洄,有别于城中其他景致,遂斥资买下,并在水旁筑亭,取《楚辞· 渔父》“沧浪之水”寓意为寄托,名曰“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其好友欧阳修又作《沧浪亭诗》,庭园遂与诗文,传诵至今,千古不朽。 此后,虽历经兴废更迭,屡屡重修,形制面貌大为改观,但沧浪亭的历史魅力从未失色,因为苏舜钦之名,它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寄托却愈发深重,苏舜钦的人格精神,始终是沧浪亭古典园林的精魂所在。陈从周先生说,沧浪亭“宜静观、宜雅观、宜作画、宜题诗”。挹先贤高风,洗涤胸襟,这种超出园林现实面貌之外的深沉历史情感,正是沧浪亭更为珍贵的意义所在,也是吴文化的内在品格。 △ 晨霭中之沧浪亭 网师园 ▽ 网师园与沧浪亭比邻而居,同在旖旎的葑溪水畔,园中“濯缨水阁”取自《楚辞 · 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与沧浪亭遥相呼应。清代大学者钱大昕形容网师园“负郭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郭之趣,而有云水相忘之乐”。陈从周先生则谓之“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网师园清新而有韵味,正如晏几道《小山词》之“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建筑无多,山石有限,其奴役风月,左右游人,若非造园家匠心独到,不克臻此。王国维《人间词话》指出“境界”二字,网师园亦以“境界”取胜。近代以来,网师园又因为与叶恭绰、张善孖、张大千、何亚农等文化名人的因缘,平添几分人文色彩。 △ 网师园 · 集虚斋。取典自《庄子 · 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 “殿春簃”是网师园里一处相对独立的典雅小院,美仑美奂,几成造园教科书。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明轩”即参照殿春簃设计。 我们要欣赏的园林版昆曲 《浮生六记》精华版 ▽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演于苏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沧浪亭,采取浸入式表演方式,将景与演员身段结合,浓缩诗文、绘画、街巷、流水、藕荷、石桥钩织的苏州市井生活的简约图景,将夫妇俩人相知相恋、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来。 《浮生六记》精华版演出分【秋兴游湖】、【针黹持家】和【余韵】三折,讲述沈复芸娘秋日游湖,回忆往昔青春正好,一粥定情,许下三生三世的约定。不料日后一语成谶,芸娘病重之时,依旧刺绣经文,换钱度日,终于香消玉殒,沈复怅然写下浮生往事。遥想当年,沈复芸娘沧浪夜游,不知今年世间,亦有如他二人之情兴否? 精华版依然保留了全本版浸入式演出的特色,观众可跟随沈复芸娘二人,亦步亦趋,夜游沧浪亭。 清风明月,笛声悠扬,风飘飘而吹衣,观众品尝着茶点,随着演员在沧浪亭内移步换景,细味园林的一砖一瓦,一树一叶,所见所闻是沈复芸娘的爱情故事,脚下走过的每一寸砖石,又都曾留下过沈复与芸娘的步履,不禁令人产生时光倒流之感。 我们的上课地点 潘世恩故居(苏州状元博物馆) ▽ 潘世恩(1769-1854),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清朝人称他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中人”。“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琼林者八人,状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富贵寿考,子孙继武,公之福祉,三百年一人而已。”
潘世恩故居(苏州状元博物馆) 潘世恩故居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钮家巷,现为苏州状元博物馆。据历史学家统计,按现在的辖区计算,历史上苏州曾出现过45位文状元,其数量占历代状元总数的7.55%,数量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苏州一共出过26名状元,占全国114名状元的22.81%、而同期苏州的人口只占全国的1%左右。苏州状元博物馆,就是一座全面介绍姑苏状元群体、研究状元文化、展示珍贵状元文物的专题类博物馆。在这里,千年文脉不辍,一缕文心永存。 △ 2018年,我们的人文美学课程在苏州状元博物馆上课 为我们授课的老师 曹林娣 ▽ 笔名林棣,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2年2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专业中国园林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园林局顾问,苏州园林学会和苏州古建学会理事。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园林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曹林娣教书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专家,在该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近四十年,她的著作包括:《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园林艺术论》、《江南园林史论》、《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园庭信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静读园林》、《东方园林审美论》、《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姑苏园林:凝固的诗》、《图说苏州园林》等等。 本次研修课程,曹林娣教授将为学员讲授“东方园林审美”专题,并实地导览网师园。 陈卫新 ▽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创始人、院长。 陈卫新先生是著名的室内设计专家,多年来潜心东方人文审美的空间实践,他的设计作品包括世界最美书店先锋书店、扬州小盘古、南京柴门、云几等在内的数十处精品。并主持编纂了《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中国印象》、《民宿在中国》等专业书籍。陈卫新先生还是人文学者,善书法,喜诗文,著有《夜晚后面的西花园》、《鲁班的飞行器》等。 本次研修课程,陈卫新先生将为学员实地导览沧浪亭。 我们将要探访的美食 百年名店裕兴记 ▽ 苏州本帮菜名店协和菜馆 ▽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同得兴 ▽ |
|
来自: 苏小惠kt6ctk0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