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少年时人称“神童”,能文能诗,你看他10岁写出21字千古绝对

 江山携手 2019-04-12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活动于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的四位文人。他们以文齐名,诗歌成就也不小,是初唐诗坛的四位明星。四杰不同于宫廷文人,他们颇有文才,但却仕途不畅,未能成为宫廷的核心写手。诗人中官职最高的是杨炯,但也不过正七品。这一点也使他们脱离宫廷诗风的侵染与羁绊,能够自由发挥出各自的才华,写出了不少具有真情实感的名篇佳作,成就了他们的诗名。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个人,需要知道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的生平经历,这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初唐四杰”年少就有才名,其中王勃和骆宾王二人,人生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四人不凡的诗歌成就,与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年号,这一年四杰之首王勃出生了。他成长于书香门第,祖父王通是隋炀帝时经学大儒,培养出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等好几位宰相;祖叔王绩是酒客诗人,写了不少好诗;父亲王福畴也是朝廷命官,拥有太常博士的头衔。在这样的家世熏陶下,王勃早慧,六岁就会写文章,被称为神童。
王勃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和父亲秋游途中路过一座关帝庙,父子二人便进庙休息。庙里有一尊十分高大的关羽雕像,那关羽左手托须,右手握刀,正在一支红色蜡烛下读一卷《春秋》,后面有黑脸的周仓牵着一匹赤兔马。王勃的父亲突然心生一联,想考考十岁的儿子,便吟出上联:“捧青须三,对青灯读青史垂青名手中握青龙偃月。”说完笑着让王勃对。这是二十一字的长联,很有难度。年纪小小的王勃此时正看着那匹泥马,听到父亲出考题,脱口而出:“芳赤县千古,秉赤面掬赤心输赤胆胯下骑赤兔追风。”父亲听后十分高兴,连声说:“好,好,好!”可见“神童”的称呼也不是白来的。
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唐朝正儿八经进士及第有资格授官的人,大多数必须要从九品的县尉或校书郎等做起,熬个八九年,能到七品就不错了。王勃小小年纪,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官至七品,可谓起点颇高,前途一片光明。但当时的王勃不知道,朝散郎是他这辈子做的最高的官,也是他人生的最高点了。之后他的仕途一路下滑,直至跌入谷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