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shisanzhi 2019-04-12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中国思想与绘画关系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虽然证明中国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修身塑造了中国绘画及其审美范式的构想是正确的,但对于中国思想变迁的基本逻辑如何规定中国绘画发展的深层研究,它们刚开始,甚至连迈出第一步都算不上。该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绘画及其审美范式的起源、展开和近现代转型三个部分。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北齐 杨子华(传)《校书图》

第一部分是宋明理学兴起之前中国绘画及其审美。包括儒学的修身如何给出不同于西方认知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奠定了以书法为核心的审美系统。直到魏晋南北朝,魏晋玄学与佛学将不同于儒学的修身观念注入绘画中,创造了“传神”论和“画山水”等中国特有的绘画及其审美范式。该范式一开始被包含在佛教中,在隋唐时期随着儒学的兴起被格致精神重塑,从中国式佛教中凸显出来,成为宋明理学的视觉形态。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五圣朝元图》 局部

第二部分是宋明理学的展开和中国以山水画为中心的绘画传统变迁的关系。宋明理学分为不同系,各系的修身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既然山水画的范式和修身模式存在深层关联,宋明理学的四系必定会在视觉艺术上表现出来。山水画演变的内史是当今研究的热门,但今天人们已经感到仅从师承、门派和个人风格已不能说明其变迁逻辑。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荆浩《匡庐图》

宋明理学的分系将为山水画流派和风格差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明末程朱理学衰落,心学和气论兴起,这一切对山水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思想史上讲,明末清初是理学巨变的时期,中国近代传统在否定宋明理学形而上的思辨中形成。这一切又在山水画的历史中留下什么痕迹?宋明理学被清代实学取代意味着山水画精神的衰落吗?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第三部分是道德修身模式巨变和中国绘画及其审美模式的近现代形态关系的探索。长期以来,中国近代美术史和传统社会美术史研究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中国近现代绘画和审美范式在西方冲击下形成,其变化之快、和传统断裂之深令人目瞪口呆。其实,传统和近现代之间的鸿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和传统思想断裂的表现。

中国绘画演变的内在逻辑

在《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一书中我们发现中国文化近现代受西方冲击和在魏晋南北朝受佛教冲击存在深层的同构性,这就是道德价值的逆反支配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但是,和魏晋南北朝第一次融合外来文化时期宇宙论儒学全盘逆反亲和佛教不同,第二次融合从宋明理学的价值逆反产生革命乌托邦,到革命乌托邦接受马列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为止,整个过程都贯穿修身模式从个体到群体、从冥想到参加革命斗争的巨变。

既然中国绘画及其审美范式由修身结构规定,修身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变研究能否找到将近现代美术史和传统美术史联系起来的线索?这一个个有待解开之谜既令人困惑又使人心动,召唤着新一代美术史探索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