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对别人说,我们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现在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两件事在打圈圈,那就是房子和汽车。不是在为房车打拼的路上,就是在被房车奴役的当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彻底扭曲,包括人心。 而提起汽车,许多国人更是如数家珍,即便各个品牌各个车型成百上千,他们也能挨个细细数来。但是我们唯独没有自己的车,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权的是日韩欧美,人家赚的盆满钵满。虽然一直采用合资的方式,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终究不过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并无多大长进。汽车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一种情怀,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但我们自己造的车还仅仅是种交通工具。 作为2018年销量第一的国产车,达到476538辆的五菱宏光来说,价格区间在4.18 ~6.98万元,月销量突破3万台,是国产车中卖的最好的。正是因为其价格实惠,容量大,油耗低,才受到众多低收入家庭的青睐。反正就是超级实用,遮风挡雨又代步还能坐一大家子人。在5~15万的价格区间内,国产品牌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10万以下的低消费人群,仍然是自主品牌购买的主力军。但无论销量多么惊人,它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因为它还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长时间在低端徘徊,让人们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对自主品牌的固有印象。 而在中高档汽车榜单中,国产车几乎绝迹,俗话说就是不上档次。在人们的固定印象里,国产车就是安全性能差,发动机动力不足,外观不够美观,维修率高,反正就是矮矬瘸的代名词。然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尤其像汽车这样复杂的工业品,基本上零配件我们都是全球采购。发动机来自三菱,变速箱来自Aisin-AW,天窗来自伟巴斯特公司,轮胎采用普利司通,米其林,电喷系统来自博士,底盘调教由MIRA公司完成,就连汽车的外形也全部由意大利的三大设计公司Pininfarina,Italdesign,Bertone(博通)所包揽。哪里还有国产的影子,几乎全部都是组装的,可是这些都被人视而不见,因为深深的不信任。 相同的价位,宁可买个车身长度不足4米,坐4个人都挤,后备箱400多升,内饰包裹硬塑料或仿皮,无中控,动力不足200马力,200多牛米扭矩发动机,板车悬挂,轻脆的防撞钢梁,H级轮胎,一到国内就加价减配,且包含技术转让费等税费的合资车车。也不愿花钱买个长身长度接近5米,做5·6个人都没问题,后备箱600多升,内饰真皮,动力250匹马力,350牛米扭矩发动机,独立悬挂,厚实的防装钢梁,全车身一半以上采用超高强度特种硼钢,Y级轮胎的国产车。还经常拿撞树的图片吐槽其安全性能,拿皮薄车轻还偷工减料的外来车与铁骨钢身的国产车比较油耗,拿注重省油的车型与讲究操控的车型来对比性能,且无视其进口发动机与国外调教和欧美工艺。不能不说,满满的全是泪啊,可是确切地说,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全靠进口。 而在豪华轿车市场,国外品牌更是一骑绝尘,而国产品牌几乎销声匿迹。而德系豪华车三强BBA多少年来,更是霸占销量榜前三,市场份额接近70%,远远超过其他品牌。2018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为-6%,为28年来同比首次下跌,与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豪华车市场却逆势增长10%,几乎一枝独秀。各大品牌几乎全线大涨,增速大多超过了10%。三大豪华车销量猛增,而中国市场贡献最大,亦是全球表现最好。其利润占比超过百倍以上,而其打折降价幅度通常高达十几万,就算降价几十万仍然盈利。 如何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呢,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怪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为6.5%,而实体经济却进一步萎靡,而像软件,房地产等服务业仍依旧强势增长,出现上下断层的现象。中国汽车市场之所以被世界各大厂商和民营企业所看好,不仅是因为其庞大的消费人群,更是因其利润极其丰厚。到底是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暴富阶层,成就了众多豪华汽车的火爆,还是他们沉淀百年的品牌荣耀,拥有先发制人的优势,才取得今日辉煌的战果,也许都有吧! 而国产车在此领域尚无一席之地,虽然长城,奇瑞,吉利各自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WEY,观致,观致,冲击豪华轿车领域,但目前销量都实在惨谈。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尝试,一直从未停止,从我们的红旗H7到东风A9,传祺GA8,哈弗H8,H9以及观致,但都失败了。一辆好车,不仅需要高性能的发动机,新潮的外观,豪华的配置,还有人们对于品牌的荣誉感,缺乏其中一个元素,都无法成立。 纵观欧美的汽车工业已逾百年,像大众,奔驰,保时捷,通用,劳斯莱斯这样的世界车企,都曾有军工背景,自然有着我们无法比拟的强悍技术。而相对于历史悠久的欧美,日韩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是却后来居上,而且我们比韩国汽车起步还要早。但现在我们的汽车工业已远远落后,虽然在国内市场销量不错,也有一些出口到亚非拉等欠发达的地区,但在欧美强国的知名度则非常弱。 不是因为我们汽车工业就无法崛起,而是我们一直在弯路,不思进取且只图一时盈利。采用与外国车企共同生产的合资模式,已经走过了四十年,产业规模和销量是越来越大,不过是壮大了合资品牌,而我们却并未掌握汽车生产的关键技术。汽车业基本被几大寡头企业所控制,基本上控制了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占近90%的销量,几乎全是国企及与外国的合资企业,而国企的利润90%来源于外国品牌。国企坐享外资技术和品牌的高利润分成,没有创新动力,而且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又有政策的扶持,虽然我国有汽车生产企业2000多家,但多数中小车企生存困难,活动空间非常狭小。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非常之低,有些则接近亏损,与国外品牌相差百倍千倍。 我们中国很少有被所有人认可的世界级品牌,不仅仅汽车产业如此,在很多行业都是如此,尽管在国内是家喻户晓,而在国外却鲜有人知。我们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但却少有国际眼光与胆识,我们习惯于短时间实现暴富,但却没有耐心与毅力好好做一件产品。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沉淀下来的品牌,而我们换个壳,换个名字又或者升个级,就想一步登天,显然是不现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