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旧文重发,作了少许修改。 最近我常用的治疗眩晕的方子是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基本上都治一个好一个,还没有失手过。 眩晕症是指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眩晕症根据西医的定义,病因是很多的,可能涉及多个不同科室,都不知去哪个科室就诊比较合适,治疗也比较棘手,给予对症治疗,少则发作半小时,多则长达几日,而且基本都是反复发作,无法解决复发的问题。 眩晕的中医治疗根据JT叔叔讲课笔记整理,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易学易记,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轻松解决问题。 一、坐着好些,基本不昏,站起来则头昏,眼睛发黑——苓桂术甘汤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条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现代用法】 茯苓20g 桂枝15g 生白术10g 炙甘草10g 用4碗水煎成2碗水,分3次喝。 【病机分析】假设消化轴这块有太多的痰,把中焦这块都塞住了,血要上到头提供氧气就很难,所以就头晕了。治疗就是要把消化轴的痰饮抽掉。 用这个方子治疗可能不会立刻有效,因为中焦的湿痰要慢慢抽。 二、不管坐着、站着、躺着都很晕,感觉天旋地转——泽泻汤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条文】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现代用法】 泽泻25g 生白术10g 海盐少量 2碗水煮成1碗水,一次喝完。 【病机分析】 用泽泻汤把血液里不要的水分抽掉了,脑部缺氧的感觉就会好很多,眩晕就缓解了。 三、癫眩、吐涎沫——五苓散 【方剂出处】《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条文】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现代用法】猪苓、泽泻、生白术、茯苓、桂枝,按照比例3:5:3:3:2 打成细粉,每次吃3-5g,用热开水吞。如果有水逆的情况就放在稀饭里面吞。 【病机分析】头眩的同时吐酸水,咸咸酸酸的口水一直涌上来,有的人肚子底下会感觉到有脉搏在跳动。这种情况西医的解释是:脑子里面有小的水肿造成的异常放电,严重的就叫癫痫病。用五苓散把脑中的水肿抽干一些。 四、睁开眼睛时晕得厉害,闭上眼睛则好很多——防眩汤 【方剂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现代用法】 党参9g 法半夏15g 当归30g 炒白芍30g 熟地黄30g 生白术30g 川芎15g 山茱萸15g 天麻6g 陈皮2g 5碗水煮成2碗,分2次喝。 【病机分析】这种情况称为“脑虚”,脑虚引起的眩晕平时的调补一定要补充胆固醇,多吃猪油拌饭、生鸡蛋黄(半熟的荷包蛋)这些。 五、少阳病的头晕——口苦、咽干、目眩的表现,早上起来比较口苦——小柴胡汤 【方剂出处】《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现代用法】 柴胡24g 黄芩9g 法半夏12g 人参15g 炙甘草15g 生姜15g 大枣20g 用水6碗,煮成3碗,去渣,再煎成1碗半,分2-3次服。 【病机分析】早上起来感到口苦,两侧肋骨这边有隐痛。中医的少阳区块对应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小柴胡汤特别清到人的淋巴,对于西医讲的内耳迷路水肿引起的眩晕有效,可以去掉那个水肿。 月经期间发作的头晕或者头痛,均可用小柴胡汤处理。 六、晕车、晕船的那种眩晕,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小柴胡汤+五苓散 【病机分析】眩晕的人多半都是弦脉,偏弦滑。提示有少阳病的调子,同时要祛除痰饮,所以选了这两个方。内耳半规管中也是淋巴液,用小柴胡汤把它清干净,头就不晕了。 七、头重脚轻的晕眩——真武汤 【方剂出处】《伤寒论》 【条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现代用法】 茯苓15g 炒白芍15g 生白术10g 生姜15g 炮附子10-15g 用水4碗,煮1小时以上,煮成2碗,分2次服。 【加减】晕眩比较明显的,加天麻9g,生麦芽6g,龙齿24g。 气冲头的同时还觉得天旋地转的话,加疏肝的药,如生麦芽。 【分析】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高血压的病人身上,有时会觉得头好像塞住一样,本方又治头晕又治高血压。真武汤是少阴病的主方,主打肾阳虚的问题。少阴病是本人感知自己的能力变得很薄弱,本人不觉得晕,但走路就莫名其妙摔了一跤,联系到西医考虑小脑平衡功能低落所致的头晕。 【注意】用真武汤期间一定不能吃生冷的东西,不吃水果,喝的水都要比体温稍高一些才可以,否则药物就失效了。 八、高血压头昏,后脑勺好像有什么东西顶上来,嘟嘟嘟的,后脑勺觉得有戳刺感,头重脚轻型——椒附散 【方剂出处】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二》 大附子18g(炮,去皮、脐,研细) 上药为末。每次6g,加好川椒20粒,用白面填满,再用水300ml,加生姜7片,同煎至210ml,去椒,入盐少许,空腹时服。 【改成汤剂】 炮附子6g 花椒3g 生姜7片 2碗水,煮1小时以上,加入海盐少许,一次空腹服用。 【原方主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侧。 九、脑子里长了脑瘤引起的头晕——土茯苓煎水喝 【功效】土茯苓燥土泻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善治痈疽瘰疬,杨梅恶疮。 【分析】土茯苓有很强的剔骨搜风作用,对脑瘤及梅毒有特效。 每次用60g以上煎水服。 十、治眩晕的通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剂出处】《医学心悟》 【药物组成】 法半夏10g 生白术10g 天麻5g 陈皮5g 茯苓5g 甘草3g 大枣10g 用3碗水煎成1碗,分2次服。 【分析】治疗痰厥头痛眩晕的有效方。黄煌《中医十大类方》列出其主证:头痛、眩晕、头重压感;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肌肉松软,浮肿感,或经常浮肿,或易出汗;舌质红或淡红,舌体较大,苔腻或微黄腻。本方的眩晕症状及整体情况均较真武汤为轻。 最后,小编总结一下,中医理论云:“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本文所列的几路治法多是从痰论治,从补虚来论治,如果症状上有几条都挂到一些的话,也可以把上述几点结合起来,合用几个方来治疗,临床上可灵活组合。 温馨提示:本平台所提供的药方,均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若自行按图索骥,套用药方,则后果自负。 治病有风险,用药需谨慎! |
|
来自: 彼案 > 《心脑血管.血脂血压中风.脑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