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海派“徐氏儿科”入选上海非遗:巧用花叶治疗儿童疾病

 遇见美好心向阳 2019-04-12

历经百年的海派“徐氏儿科”, 用药轻灵,以单味药巧治儿童呼吸病、性早熟。近日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大会传出消息,“徐氏儿科”历久弥新,成功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传统医药”名录。

一个世纪的沉淀,哺育多位儿科大家

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海派文化”特征的上海中医药。“徐氏儿科”,堪称海派中医儿科的重要分支,起源于清代,民国时期就在沪上名噪一时、影响深远。

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徐氏儿科”成为全国著名中医儿科流派。“徐氏儿科”肇始于徐杏圃,其子徐小圃承其父业,因善用麻黄,有“徐麻黄”之称,奠定了海派徐氏儿科流派的基础。此后,有王玉润、朱瑞群、蔡瑞桐、程家正等第三代传人。在多位老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徐氏发展成较完整的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虞坚尔、朱盛国、叶伟成、王骏彧、吴敏等人均成为沪上有影响的儿科医家。

早在2012年,“徐氏儿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成立,曙光医院作为流派基地之一,历经三年建设,收集徐氏儿科历代传人的著作、医事医话,总结提炼流派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挖掘提炼流派特色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流派优势病种、特色技术进行临床验证,旨在扩展加强流派特色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广辐射徐氏儿科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目前,徐氏儿科在第五代传人赵鋆(曙光医院儿科主任)、沈健的带领下形成中医儿科团队,培养了第六代传人。

花叶入药倡导食疗,简便方法下沉社区

“孩子吃得下的药,才是好药!” 曙光医院儿科主任赵鋆说,这是“徐氏儿科”的用药宗旨。这支海派中医用药注重轻灵,花叶入药,以单味药为主,同时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肾主虚”,“肺常不足”,重视调补脾肾、益肺固表。注重喂养,倡导食疗。最终,利用食物性味之偏,以矫正脏腑功能之偏,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服外用的自制制剂,堪称徐氏儿科的“看家法宝”。专家举例,宣肺合剂(由经方“麻杏石甘汤”和清热化痰药化裁而成,为徐氏儿科“宣清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肺热的咳嗽)、寒咳合剂(由经方“小青龙汤”化裁而成,为徐氏儿科运用“温阳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经典方剂,由于治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引起的小儿咳喘)、五参口服液(由古方“五参饮”化裁而来,由党参、太子参、苦参、丹参、玄参组成,可活血和营、清心安神、健脾和胃,用于小儿气虚盗汗、食欲不振、体质虚弱等)。外用方药:湿疹外洗方、止咳方、止泻方。

针对哮喘等儿童呼吸疾病,“徐氏儿科”还基于“治未病”思想,以“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为代表,独创治疗方法。早在上世纪50年代,曙光医院儿科创立“敷贴2号方”,配合膏肓、定喘、百劳穴运用于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敷贴防治哮喘。近年来联合经皮透析,使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相关脏腑。

将“徐氏儿科”疗法下沉社区,目前曙光医院已有实践探索。赵鋆透露,敷贴外治疗法已推广至浦东新区北蔡社区。曙光医院儿科医生同时加入区金牌讲师团,帮助社区培养专职儿科医生,未来还考虑将成熟的方子下沉社区,以此便捷更多患儿就诊,感受中医药的神奇疗效。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曙光医院 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