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大为一幅画卖1000万元,谁在买?

 光之殉道者 2019-04-13

(导读:刘大为的作品拍卖市场上单幅成交价格几百万甚至逾千万,那些花几百万买下刘大为作品的都是什么人?重金买下的作品又该何去何从?)

刘大为一幅画卖1000万元,谁在买他的作品?

上届美协主席刘大为最近的一次亮相大约是2018年4月份在国家博物馆由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美术创作工程《长江万里图》巨幅长卷展”开幕式上,此后基本很少见到关于他的公开报道。

刘大为的作品近年来市场上表现强劲受到追捧,拍卖市场上经常可见其作品单幅成交价格几百万甚至逾千万,随着形势的变化,如今刘大为的作品市场价格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那些花几百万买下刘大为作品的都是什么人?重金买下的作品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很多人热衷于重金购买随着身份地位不断上涨的名家的字画作品,您有什么想说的?

作为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的作品畅销和高价应该算是很正常的,抛开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就冲中国美协主席几个字很多人就愿意为高价买单。这在艺术品市场上是很常见的现象,买家不一定是懂的人,也不一定是为自己而买,为名头买单的大有人在。但同时存在的风险是,随着作者本人身份地位的起伏和人生跌宕,其作品价格也是相应不可预测地起伏,而这样的风险显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

这种作品价格的涨跌主要是由作者的身份地位来起决定性因素的现象,可以说不是一种健康的现象,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又似乎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还特别受到投资者和资本的青睐,所以有些名家在自己的作品涨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的时候,自己都说真的不能再涨了。连作者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偏偏还有大把的人举着钞票像买过期打折商品一样抢着想要。

刘大为200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成为文职将军,2008年当选为中国美协主席至今,这两次人生地位的重大升迁对他的作品价格显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4年刘大为画作《天山迁徙》以1058万元人民币成交;2017年初的一次拍卖上,并不以书法见长的刘大为一幅书法作品《送孟浩然之广陵》被拍出143万的高价,可能是他目前书法作品最高的成交价格。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美协主席,他的作品其实已经远离了普通人,而成为了艺术品资本化市场化游戏的道具。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能有视金钱如粪土的魄力和实力,如此用真金白银大肆追逐有着显赫身份地位的艺术家的作品呢?如果刘大为没有各种身份标签,或者说不在某个官职任上,显然这些人绝对不会如此热衷收藏购买他的作品。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能够随手花出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非富既贵,对那些可能存在的涨跌风险有着很强的承受能力,哪怕将来这些作品仅仅变成只是一张废纸,也绝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其中,一部分是以投资的心态来购买,如同购买股票一样,期望在未来进一步增值可以抛出套现获利,他们不是冲着艺术价值去的,有没有艺术价值他们根本不关心,他们关系的是未来有没有增值的可能性。一部分人是用来作为礼品或者敲门砖而狠心咬牙花大钱购买的,虽然自己也舍不得,但是为了能让最终收藏的那个对象满意,他们也必须舍得,而这种花大价钱的肉疼,他们一定有办法从其他方面来弥补;还有一部分人纯粹是为了给身居高位的作者捧场,或者用这种高价购买行为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但这种人花出去的钱也一定会要得到回报。

当然,也会有本身就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又确实喜欢他的作品,无所谓,只要喜欢不在乎。总而言之,大概就是这几类人成为刘大为类似的名家的主要客户。

高僧法磐曾对康熙皇帝说:“长江中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其实那些花重金购买刘大为先生作品的人,无外乎就是这两条船上的人而已。

只是如今,刘大为先生很久没有公开露面,那些无论出于什么心态花费了重金手上还留持有其作品的人,现如今又该怎么办呢?是否有些人正在默默祈祷,甚至有些人正在积极奔走?这一切,都无人知晓。

对于名家字画,特别是书画高官的作品,随着身份地位的上升作品价格随之高涨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呢?

作者:路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