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突然性的短暂脑功能异常,并可反复发作。临床上以青少年为多见,小儿亦不少。多因痰气交结、蒙蔽神明,或因外伤、气血瘀阻所致。或胎儿在母腹中受惊,或从小受风寒暑湿、饥饱失宜、逆于脏气而得之。或因惊吓、精神刺激伤及肝肾所致。病在心肝,关乎脾肾,与遗传有关。 发作性突然神志昏迷,眩晕颠倒,不省人事,意识丧失,尿失禁,或两目上视、口吐涎沫,或四肢抽搐、背脊强直,病发时因痰壅气促致喉间作响而发出似猪、羊、牛、马、鸡等不同的叫声。移动时,顷刻苏醒,醒后起居饮食如常。或伴有失眠多梦、心烦等症。 ·甘朱散· 【组成】 甘遂、朱砂各3g,新鲜猪心1个。【用法】 先将前1味药研为细末,将新鲜猪心剖开作2片,将药末入内,合线缚,外用皮纸裹慢火煨熟,勿令焦,研细与朱砂同研和匀,分作4丸,每服1丸。将所煨猪心煎汤服下,过半日大便下恶物为有效。【功效】逐水安神。【主治】 癲痫。【附记】 屡用效佳。一般服1或2料药(4~8丸)即告痊愈。 此方药力较峻,不可轻用。凡有心悸、怔忡、脾虚、便溏者不可服用本方,以免损伤正气。 ·三石丸· 【组成】 赭石、赤石脂各50g,杏仁、僵蚕、石菖蒲各20g,巴豆霜5g。【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粒大小,贮瓶备用。成人每次服3~5粒,日服3次,饭后服。儿童用量酌减。【功效】 宣肺开窍、镇逆通腑。【主治】 癲痫。【附记】 ①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显著,治愈率为88%。②孕妇禁用。 ·癲 【组成】 葛根、郁金、木香、香附、丹参、胆南星各30g,胡椒、白矾、皂荚子(炒研)、朱砂各15g。【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7岁以下每服1.5g;7岁以上每服3g;16岁以上每服6g,均为每日早、晚各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即可。服1个疗程后,停药10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功效】 活血化痰、理气解郁、通窍安神。【主治】 癲痫。【附记】 临床屡用,收到较为满意疗效。 ·姜矾汤· 【组成】 生姜9g,白矾3g。【用法】 上药用木棒共捣为糊状,加水(凉开水)适量,于发作时频频灌服。【功效】 降逆豁痰、开窍醒神。【主治】 癲痫。【附记】 本方用于实证痰厥者为佳。小儿尤宜。 ·加味白金散· 【组成】 白矾60g,郁金60g,朱砂15g,琥珀30g。【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分为30包。每日1包,分2次服之。【功效】 解郁化痰,清心安神。【主治】 癲痫。【附记】 坚持服用,效果甚佳。可同时服用苯妥英钠。服药期间与停药后数月忌食猪肉、猪油。 ·三石汤· 【组成】 赭石120g(先煎),磁石60g(先煎),金礞石15g(先煎),全蝎9g,陈皮9g,法半夏9g,竹茹9g,胆南星9g,甘草6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功效】 镇肝息风、滋阴降火、豁痰定痉。【主治】 癲痫。【附记】 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巴豆二石丸· 【组成】 巴豆霜5g,杏仁80g,赤石脂、赭石各50g。【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粒大小,贮瓶备用。成人每次服3~5粒,日服3次,饭后服之。儿童酌减。【功效】 镇逆豁痰、通便泄热。【主治】 癲痫。【附记】 ①巴豆霜制法:取巴豆去外壳,挤压去油后,其渣则为巴豆霜。②孕妇禁用。 ·蜈蝎散· 【组成】 全蝎、蜈蚣、乌梢蛇、僵蚕、土鳖虫各等份。【用法】上药置土瓦上焙干,共研细末,或蜜制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白开水送服。5岁以下每服5g,6~10岁每服10g,成人每服15g。15天为1个疗程。如未愈者,可连续服用2或3个疗程。【功效】 息风止痉。【主治】 癲痫。【附记】 少数患者在初次服药后有干呕、眩晕、烦躁不安现象,但均可自行消失,不必停药。 ·神赭散· 【组成】 神曲、赭石各等份。【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1~5岁每次服6~10g;6~10岁每次服10~15g;11~15岁每次服15~20g;16岁以上按成人量,每次服20~25g。日服3次,饭后用白开水调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 降逆化痰、和胃消食。【主治】 癲痫。【附记】 服药期间还应注意:忌食荤腥油腻食物;避免精神刺激;防止过重劳动。(程爵棠,程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