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丰朝时期通货膨胀的心理对此商人有什么反应?

 昵称35899786 2019-04-13

导语:咸丰朝时期通货膨胀的心理对此商人有什么反应?

商人永远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在通货膨胀时期,商人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有可能因通货膨胀而受到损失,但很多情况下商人也会成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假如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他们会利用其在市场上所处的有利位置而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使用贬值的货币、对货物进行加价等,“如都城市肆是也,凡以钞买物者,或坚执不收,或倍昂其值,或竟以货尽为词。”而同时他们又能通过囤积、高收低卖、恶意造谣等手段随意左右货币的价格,影响市场行情,以求从中渔利。诚如当时官员所言“顾自钞票大钱之兴,京城商贾其获利不啻加倍也,而钱店为甚。”

因此商人面对通货膨胀的办法一方面是极力的逃避;另一方面是将损失进行转嫁到其他人身上,并且从中牟利。甚至有时,商人还能在通胀的情况下获得平时不能得到的差额利润。人们对于信息是有选择性的,而这种选择性是受各种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传播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行为进行信号、信息等的传递、互动,试图通过这种传播的方式使彼此能在态度、消息、思想上进行分享,同时在认识上取得一致的认同。根据“预防接种”理论,人只有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需要。

由此看出,传播是人们对于生存的本能反应。由此看出信息选择及传播的心理链条,选择性决定了对于信息的处理,本身的需要是信息传播的动力。由于新发行货币的使用,关系到商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商人们对于新发货币的任何消息都会非常的敏感。市场上任何有关新发货币的消息很快会在商人中间形成舆论的漩涡。此外,对于信息的选择性解读,也影响了商人对于货币的认识。商人更加倾向于相信新发行货币是贬值的。产生这样的解读,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经验,另一原因是新发行货币确实在市场上难于行用,商人面对这些贬值货币非常的无奈,此外也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

如果信息接收者在信息接收之前经历过恐怖或是对其有影响事情,那么在听到相关的情况时会更加的关注、紧张,同时有可能把信息进行夸大认知,反应也会更加的敏感。新发行货币所造成的市场混乱、商业萧条令商人们非常的惶恐,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损失,商人们更加愿意相信货币是出于贬值状态的。人们对信息解读的不同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对于新发货币处于贬值的解读致使商人对于贬值货币集体抵制。舆论的形成也促成了商人对于廉价货币的一致抵制行动,并且这种抵制持续不断,始终伴随着货币发行的始终。

1854年,马兰峪一带的兵丁所领的军饷是朝廷发放的铁大钱,当兵丁拿所发之钱前去购物时遭到商人的罢市。1855年,京师商铺对于民众使用的当十铜钱百般挑剔。当政府刚刚准备实行钞法、发行大钱时,商人们非常惊惧,他们担心政府会要求他们使用钞票、大钱,为了避免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商人纷纷关门歇业,以此来逃避使用新发纸币。这背后也体现了一种集体从众行为,促使人们从众的团体压力有两个来源:规范性和信息性的社会影响。1853年,听说朝廷要商人缴银领钞,商人纷纷携银外逃,这种现状在许多的官员奏折及日记中可见一斑。除了拒绝使用贬值货币外,商人同时可以从货币贬值的乱象中借机发财。因为通货膨胀造成生产的下降,致使投机的猖獗。

首先,他们通过倒卖民众手中的纸币,从中赚取差价。他们先以低价购买民众手中的纸币,再转手到那些需要这些纸币搭解上兑的人手中,以此渔利。其次,商人还对人们手中的货币进行任意的折价、任意抬高货物价格。此外,在朝廷发行贬值货币时,商人就对保值货币进行囤积垄断,借机生财。商人通过倒卖制钱发放大钱的行为,把民众手中及市面上流通的制钱据为了己有,这不仅是对他人财富的野蛮窃取,也给民众日常的生活造成不便。“制钱大钱相辅而行,启容任意低昂。近日大钱渐见流通,而各钱铺开发钱票,并不搭用制钱,以致民间零星日用诸多窒碍。”通过囤积,商人手中的制钱越积越多,而市面也会因为制钱越来越少导致价值越来越高,这样商人手中的制钱会进一步升值。

​可以看出商人对于通货膨胀的态度是即抵制又利用。虽然通货膨胀所造成的钱票挤兑、商业紊乱、贸易萧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利的。但在通货膨胀时他们可以通过拒卖拒收、卖高买低、囤积居奇等手段借机生财,同时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无疑是对他们有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