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岁小伙饿死家中——父母的最爱,是罪爱

 健康慢走 2019-04-13

作者:曼曼

编辑:小苏

一个23岁的小伙子,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动自如,居然活活饿死在了自己的家里 。

这是真事。这个小伙子是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的村民杨锁。

村民们说,杨锁不是饿死的,是懒死的。

杨锁有多懒?

  • 不种地,不打工,靠讨饭为生;

  • 村民给送来了肉,懒得动手做饭,让肉自然腐烂;

  • 除非饿到极点,出门讨饭,其他时间就是躺着;

  • 吃了一顿饱饭后就睡觉,有时能睡一两天;

  • 天冷的时候,杨锁连大便都懒得出门,方便后在堂屋地下刨个坑用土一盖就完事了......

杨锁的父亲叫杨继春,为人忠厚老实,无奈家境贫寒,生杨锁的时候杨继春已经46岁了。

老来得子,杨继春夫妇对孩子可谓倾尽所有:当时在农村很奢侈的猪油馍,杨继春给儿子一买就是两个,同村的小朋友们看着眼馋,杨锁却经常吃两口就丢掉了。

后来杨锁上了小学,觉得学习辛苦,不写作业,老师批评他,他就告诉父母,老杨夫妻两个人居然找到老师问罪。后来老杨花钱给儿子买了一个初中的指标,杨锁满地打滚不想去,老杨就依了他。

于是,杨锁开始跟着父母种地、做生意。他有试着干点儿活,可父母总会说:“哎呀你别干了,别把手弄脏了”、“哎呀你快坐着吧,别把我儿累着了。”于是,杨锁就顺势躺下来,旁边老父老母弯腰耕地。

杨锁13岁那年,吵着要老鹰,老杨就去老鹰沟给儿子抓老鹰,可怜的老杨摔下了山崖,再也没回来……

老杨去世了,杨锁的妈妈得叫杨锁帮忙种地了,但那时候杨锁根本已经什么都不想干了,妈妈说多了,杨锁就顶嘴,甚至打妈妈!

又过了几年,妈妈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拖着病体一边种地一边伺候儿子,而杨锁依旧每天闲晃,什么活都不干。有一天妈妈在门口水塘洗衣服,突然一阵眩晕,一头栽进了水塘里。

那一年,杨锁18岁。

他开始了向村民讨饭、讨烟、讨钱的日子。

最初,人们都愿意帮帮他,但谁要施舍了他,他就总找谁,后来,人们只好躲得远远的了。

冬天,他为了取暖,屋里能烧的他都顺手烧了,包括桌子、椅子、床。最后,父母留给他的房子变成了废墟。

就这么过去了5年,在杨锁23岁那年的冬天,他被村民发现在一口破缸后一动不动,冻饿而死。

杨锁的堂哥表示,杨锁是他们兄弟中最聪明、最英俊的。

可以说,杨锁的悲剧是老杨夫妇一手造成的。

老来得子,娇宠溺爱。老杨夫妇无微不至的呵护溺爱,使杨锁懒惰成性,整天沉溺于舒适安逸的生活之中,在杨锁主动提出要尝试劳动时,老杨夫妇也因舍不得而阻止了孩子,使其丧失了自主生活能力。老杨夫妇自认为把自己最好的都给了儿子,可恰恰是毁了孩子!

父母的最爱,往往是罪爱。

根据杨锁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罪爱》剧照

有的人会认为:老杨夫妇是典型的贫困地区没知识没文化不懂教育的农民,才会形成这样的悲剧。但,我们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父母,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其实也是在用无微不至的爱在阻碍着孩子的成长啊!

  • 幼儿园里,常见很多父母都要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喂饭;

  • 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是要学会自己穿衣 ;

  • 跟小朋友起冲突,家长也是第一时间找上门来要求对方道歉。

而这些,都是孩子应该自己来处理的事情。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穿衣吃饭,自己选择游戏,自己学着和人交往,在老师的引导下习练化解冲突甚至超越冲突的方式……

而父母,总是有意无意的在以各种爱的方式阻碍着孩子的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爱,应为之深远计。父母思虑的不应是当下孩子的舒适安逸,而是未来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是否能独立奔跑,且是按照他自己的姿势畅快奔跑。

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