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儿漏口水
老王望着天井外的天空,一片蔚蓝,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李飞没有打搅,静静地聆听。 一个善于聆听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有句古谚叫,善用嘴巴,不如善用耳朵。 肾开窍于耳,肾主智慧,善听的人开智慧。 老王缓缓道来。 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坐着他爸的摩托车去上学。 由于雨天路滑,在拐角处摔倒。 小孩没有什么摔伤问题,自此以后,却得了一种怪病,口水老往下流。 李飞问,是睡觉时流,还是醒着的时候流? 老王说,睡着醒着都往下流,根本控制不了。 这孩子因此面黄肌瘦,毫无胃口,一旦有噪音就惊恐害怕。 李飞说,这是受了刺激,悲恐伤气啊! 这就是《内经》上讲的恐则气下。 孩子他爸带孩子去做全身检查,都查不出原因。 几个月还是没好过来,一下子停止住了发育,直到找到老姜先生。 李飞说,老姜先生用什么方呢? 老王说,还是这个方子,只是小孩子剂量有所减少。 党参5克,炒白术5克,茯神2克,炙甘草2克。 黄芪20克,山药30克,益智仁5克,老姜10克。 李飞急着问道,就这八味药,结果怎么样呢? 老王哈哈笑说,结果当然是超乎想象。 孩子刚来的时候,战战兢兢,哆哆嗦嗦,连小狗都怕,吃完五剂药,追着小狗跑,胃口大开,连流口水的怪症都消失了。 为何同一个方能治疗上漏口水,下漏小便的病呢? 老姜先生说,《医学心悟》曰,中气虚则不能统摄,以致遗溺唾弃。 口水跟尿水都是水,兜不住往下流,虽然是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但如果都是脾虚,中气损伤,都可以用这个健脾益气方。 这方子里头有一味药很特别,就是益智仁。 李飞马上想到《中药学教材》上补虚药里头有一味益智仁,上面写道: 益智辛温,归脾肾,下能暖肾固精缩尿,上可温脾开胃摄唾。故下治气虚尿漏,上医脾寒口水多。 又是一个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用药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