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身实战经验 | 微信群销售,为何冰火两重天?

 学生有礼111 2019-04-13

▲这是调味品商界的第659推送。


 

微信卖货,这种零成本销售,并非微商专利。不少创业公司项目、甚至传统行业,都想要走这条路。

今天,调味君给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作者就是通过自己接手的两个项目案例,从零开始短时间(一周内)实操微信社群卖货。





1


微信卖货,发朋友圈还是建社群?

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天猫国际店,想把天猫的流量导入个人微信,然后在微信里去售卖原有淘系店铺不卖的产品。

这种模式在杭州已经流行了两年左右,通常个人微信的形象会是店主,或者店里主推的某些人物。

因为天猫流量有上限,规则变化太多,这种把买来的流量转移到微信的方法,很多商家现在都在做,但并非每家都做得好。从我和项目的大老板沟通中来看,他们对品牌和IP的玩法,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流量思维和卖货思维还是根深蒂固。

而利用微信个人IP卖货的思维,是集合了品牌、市场、产品、电商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思维。

通常的转移方法,是加微信返现,但往往这种客户,忠诚度很低,我接手的这个项目,最开始有两个微信个人号,一个好友全是返现加来的,另一个是最初自然添加的(当时天猫还没有限制在店里挂微信号)。后者的活跃和销售转化,基本是前者的5倍左右。当然,转化也有解决方法,在文章最后我会提出我的看法。

经过反复思考我得出结论,我的流量来源是天猫,跟用户的连接方式是微信,那纯在朋友圈发产品跟链接,是一个非常低效的方式。销售要符合场景逻辑,我在《起底社交货币》里也提到过微信的逻辑,朋友圈是喊话系统,一对一聊天是对话系统,从古至今销售场景当然最好是一对一的对话,但直接跟用户一对一推产品,一定会反感,所以,社群一定是天然的销售场景。

我一直认为,所有微信社群能否存活下来,底层逻辑一定是,这个微信社群在线下有没有原型。比如,拉群卖货,就是商场促销,或者是会议营销的线上版;微课,就是课堂或者讲座的线上版。其他的基于兴趣的社群,在线下都有原型。

销售场景选择好了,接下来就是执行操作。




2


如何让朋友圈的6000多好友进群?

如何让朋友圈的好友进群?电商的套路在这里也非常适用:给足利益点。利益点是引流产品+促销吸引。

一开始我担心可能大家不会进群,所以还用了一个方法,只要拉三个姊妹进群,就能得到一张无门槛的优惠券。事实证明,其实当用户对你完全没有认知的时候,这些因为利益被朋友拉进来的用户,基本是没有黏性和转化的,这一点在第二个项目的实操里,被无限放大,让我们栽了大跟头。

因为是测试,我只拉了一个群,400人左右,连续在群内做了4天活动,每天晚上准时8点开始秒杀和促销。社群卖货,流量池是固定的,我们在群内卖了很多知名品牌的产品,用折扣和秒杀吸引。单品要尽量多,因为流量池固定,单一品类产品的需求很容易被消耗掉。同时,为了活跃群内气氛,也要有水军小号的配合。

最后的结果,400人的群里,4天卖了140多单,客单价近180元,总共近70人下单,全店转化近10%,这个结果,我是比较满意的。



3


同样的套路,品牌为什么失败?

然后,到了第二个项目,我原封不动地把这个方法套用过去。第二个项目是我们接手的一个珠宝项目,我们全心打造了一个新的珠宝线上品牌。做新品牌的最大压力,往往来源于销售跟品牌建设期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去平衡,而在珠宝这个非必需产品品类中,更是特别明显。

但这次我昏了头,依靠着第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经验,我向搭档提出,用拉群的方法,将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转化为销售潜在用户。这里犯了第一个错误,我们刚做完吸粉活动,很多粉丝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品牌,是完全还没有过尝试触达的。这里,抑制昏头昏脑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本质。

品牌与用户沟通的本质过程,不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是由知道再到好感再到忠诚,而我直接把刚刚关注我们新品牌的没有好感度的粉丝(吸粉的方法是利益诱导,所以暂时没有品牌好感度),全部吸引到一个群里,直接转化销售,最后的效果,当然不会好。

同时,为了扩大群的规模,我又做了第二个错误复制,邀请4个女性好友入群,就送一件小的珠宝饰品。在第一个项目里,我们是销售商,卖的产品是知名品牌,比如Dior、YSL,用户至少还是有产品认知和喜好的,价格合适,也有转化的可能性。而在这边,作为品牌方,用户没有认知和好感,被用户基于想得到礼品而拉进来的朋友,更是连品牌认知都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