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开始育雏了,“开口药”到底怎么选择?

 我的图书馆x53u 2019-04-13

随着天气转暖,很多散养鸡开始上鸡,关于”开口药“的使用问题,成了养殖户比较关心的话题。

最近我接到养殖户的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开口药“的选择和使用问题,问我到底哪个开口药效果好,怎么用等等。今天就详细分析下关于“开口药”的知识。

什么是”开口药“?

“开口药“这些年一直在养鸡中使用,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观念。“开口药“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鸡雏开始喝第一口水,就需要添加的药物。现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育雏过程添加葡萄糖,多维等等,第一口水已经不是抗生素,所以现在一线养殖对育雏第一周使用的抗生素统称开口药。

我们在鸡雏进入育雏室,使用”开口药“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炎,杀菌,重点的目的就是净化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垂直传播疾病。

我们现在在一线中常见的开口药主要由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今天我就分享下它们在雏鸡使用中的区别:

1 氨基糖苷类。

常见的就是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它们在饮水使用过程中,内服吸收率非常低,导致肠道药物浓度比较高,对肠道消炎效果不错。对雏鸡的肠炎效果不错。

这两个药物肾毒性比较强,在鸡雏回来就使用,对鸡造成的肾毒性是不可逆的,会影响到鸡终生生产性能,如果是肉鸡饲喂周期短,可以考虑选择用来控制肠炎,对于蛋鸡,散养鸡等品种尽量不要使用。

2 氯霉素类。

我们常用的就是氟苯尼考。氟苯尼考作为开口药,效果绝对没有问题,对沙门氏菌的净化效果非常不错。如果鸡雏质量不好,沙门氏菌比较严重,想要提高成活率,可以选择氟苯尼考。

正常的鸡雏,我不建议大家使用氟苯尼考。氟苯尼考会造成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形成免疫抑制,对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等都有抑制。

使用氟苯尼考开口的鸡,一般后期不太好养,而且容易出现大小不均的情况。

3 头孢类。

头孢类药物对全身消炎都有效果,对于鸡雏发生的肠炎,以及腺胃水肿等消肿,都有一定作用。安全系数也比较高,不容易出现药物过量或者药物中毒。

头孢虽然控制范围光,但是相比较氟苯尼考等药物,对沙门氏菌效果稍微差点。适合正常的鸡雏使用,不适合弱雏多的鸡群控制沙门氏菌。

4 喹诺酮类。

现在市场上常用的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当然氧氟沙星效果更好,只是现在已经不让使用。这类药物对小鸡沙门氏菌效果不错,对雏鸡的脏器伤害比较小,特别是肾脏伤害。

这类药物使用比较多,有的时候会有耐药性产生,导致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在一线使用恩诺沙星过程中,配合阿莫西林,两者增效,在一线防控中效果更好。

除了这些常见的,还有人使用痢特灵,土霉素等药物作为开口药,这些毒副作用更大,很容易造成鸡雏内脏器官受损。

通过常见的开口药分析,发现抗生素都会对鸡雏造成损失,那么很多养殖户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还要使用开口药?

其实在育雏过程中,开口药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开口药除了造成雏鸡脏器损伤,还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衡;加入药物的水,适口性不好,导致雏鸡饮水下降,加重脱水症状等问题。

很多老养殖户都懂,特别是肉鸡养殖户,遇到弱雏多情况,第一要素是升温,假如正常35℃的育雏温度,会升高到37℃,来保证鸡雏的舒适,同时前几天尽量保持温度稳定,采用这种高温育雏的方式,来增加成活率。

我们在一线中也会经常强调,育雏温度才是关键,可以不用开口药,但是一定要保证温度。在做好温度控制的情况下,再结合鸡雏的具体状态,选择用药。

“开口药”只是辅助净化沙门氏菌,根本达不到根除的目的,所以不要过度迷信开口药,鸡雏好的时候,不用开口药也没有太大影响。

养殖风险大,我们使用”开口药“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发病风险,不要神话“开口药”效果,隐藏它的危害。养殖户更不要偏离养殖的重心,温度才是育雏核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