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岳王后人的川陕总督岳钟琪遇拦轿喊冤,打开信封吓出一身冷汗

 金华303 2019-04-13

文|罗山

1728年秋,西安街头,壮观的仪仗浩荡而过。一个个高举着职衔牌的兵丁接踵而至,人们知道,这是西安城中最大的官——总督川陕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的岳大人出巡了。而轿子中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无精打采。

西安街角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一双眼睛紧张地直视着这一切。仪仗行至闹市,一人突然冲向岳钟琪的轿子,手中高举一封信函。岳钟琪让暴怒的兵丁退下,令手下将这封信呈上。他一贯有爱民的美名,遇到这种拦轿喊冤的案子也不是第一次了。信封上写着“天吏元帅岳大将军”,岳钟琪只道是山野村夫不识朝廷规矩,但他拆信一看马上惊出一身冷汗,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是一封不折不扣的反书!书信落款是“江南无主游民夏靓派徒张倬上书”,信中让他尽快造反,不要侍奉祖先岳王爷的仇敌,“为宋、明复仇”!岳钟琪立刻下令将此人捉拿,押上大堂审问。

被称岳王后人的川陕总督岳钟琪遇拦轿喊冤,打开信封吓出一身冷汗

这个自称张倬的人在衙门里大声高呼,说他们的势力广大,湖广江西,两广云贵,莫不在他们掌控之下,只要造反,传檄可定。岳钟琪问他为何造反,他道是“百姓贫穷,只为救民起见”。岳钟琪下令用刑,可这个张倬是个硬汉子,被打到昏厥仍然不招出师父下落。岳钟琪高坐大堂,满脑子精力却在侧室帘后,那里坐着陕西的司法长官——满洲人硕色。大堂上的对话,硕色听得一清二楚,要是他一封密信交给雍正,岳钟琪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夜里的大牢口见一株烛火,映出张倬血肉模糊的身形。一小桌酒菜摆好,张倬定睛一看,对面正是白天朝堂上一脸威严的岳钟琪。他向张倬剖白心迹,想自己这十多年来东征西讨,夜不解甲,日日横戈,竟然还被人无端猜忌。身为岳王后人,在这女真人的朝代,想必是不得善终的!不知不觉,岳钟琪泪流满面。岳钟琪说的都是心里话,张倬被感动了。他主动交代,自己真名叫张熙(熙、倬同义),老师也不叫夏靓而叫曾静(静、靓同音)。自己此番是典当了全部家产才凑齐了来西安的盘缠。张熙坦言,我们都是贫寒的读书人,老师从爹那辈就想去“湖广填四川”,一直凑不出钱。这两年收成不好,连年大水,米贵谷贵,民怨沸腾,正是起义的大好时机。

够了,姓名曾静,家住湖广洪灾处,读书人,贫穷,以大清的行政体制,找出此人,这些信息已经够了。岳钟琪明白,如果像白天那样一直僵下去,不断动刑,这个人犯迟早要被活活打死,那时候不但这封反书的来龙去脉无法追查,熙熙攘攘大半条街上的父老都亲眼所见他收下了这封反书,到时候可真是有口难辩了。天真的张熙就这么轻易地供出了自己的老师,深深沉浸在光复中原的美好梦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