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饱和度又称低彩,通常,实景和建筑物中拍摄的人像,并有一定光比和反差的照片比较适合低彩效果的处理,看上去会比较有层次和立体感,往往不提倡在有大量树木花草环境中拍摄的照片制作低彩效果,因为自然界的色彩在镜头中的表现最为丰富和艳丽,不适宜降低彩度,而且容易发灰,影响图像层次效果,但也不是绝对的。在生活中,视觉所能看到的色彩大部分都是纯度较低的色彩,自然而然的人们也较为接受低纯色彩,这里我们尝试打破常规的视觉欣赏,依然保持其通透的明度,又能在纯度降低的同时保留更多的层次。 低彩速制法快捷简便的实现艳丽景致低彩效果,以色彩的综合与改善,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并且依然保持应有的层次,一改图像原本偏高的饱和度,渲染出低纯度的淡淡色彩,使艳丽景致也能适合低彩表现。执行照片滤镜命令设定颜色,然后执行可选颜色命令,调整红、黄、绿三色,最后执行色相/饱和度命令分别调整图像中黄色和洋红的饱和度来完成制作。 打开一张色彩艳丽的人像照片,自然通透,色泽糖水,构图工整,景深衬托,人物突出,清新唯美,如下图所示,若制作成低彩效果会是什么样呢? 外景人像照片 第1步:执行“图像”>“调整”>“照片滤镜”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预览”项,点选“颜色”项,打开“选择滤镜颜色”对话框,设置滤镜颜色“#”值为“723035”,通过中性色整体降低图像的高彩,如图1所示,按“确定”键。 图1 第2步:执行“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预览”项,“预设”选取“自定”,“颜色”选取“红色”,点选“绝对”项,设置“青色”值为“20%”,“洋红”值为“0%”,“黄色”值为“20%”,“黑色”值为“-10%”,减弱图像中的红色,如图2所示。 图2 第3步:切换选取“颜色”为“黄色”, 设置“青色”值为“-40%”,“洋红”值为“0%”,“黄色”值为“30%”,“黑色”值为“10%”,加大图像中的黄色范围,削弱植物的绿色,如图3所示。 图3 第4步:切换选取“颜色”为“绿色”, 设置“青色”值为“-30%”, “洋红”值为“30%”,“黄色”值为“-60%”,“黑色”值为“0%”,降低绿色的饱和度,如图4所示,按“确定”键即可。 图4 第5步: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预览”,“预设”选取“自定”,设置“黄色”,“色相”值为“0”,“饱和度”值为“-10”,“明度”值为“0”,将图像中明显的黄色饱和度降低,如图5所示。 图5 第6步:再切换选取“洋红”,设置“色相”值为“0”,“饱和度”值为“-30”,“饱和度”值为“0”,削弱人物身着紫裙的鲜艳度,如图6所示,按“确定”键。 图6 制作完成观看色彩效果,曾经鲜艳夺目的色彩已然萎色,但并不影响照片的观赏效果,焕然另一种视觉感呈现,如下图所示。 低彩色调效果 该片低彩的效果如同置身在一片熏衣草的花丛中拍摄的,透出一股淡雅的清新,制作上利用色温控制图像的彩度高低,以及局布色彩的控制。虽然饱和度降低了,但还依然保持着高彩时的通透效果,这为摄影作品色彩的后期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