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同学这样说:我的一个同事excel水平很高,公式写的好长。小编看了公式,果然好长。不过,公式越长,excel水平越高吗? 其实结果正好相反,因为大部分长公式都有很大的优化余地。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最常见的长公式。 1、隔列求和 如下图所示,需要对1~12月份的计划和实际数进行求和(为方便截图) 长公式: =B3+D3+F3+H3+J3+L3+N3+P3+R3+T3+V3+X3 短公式: =SUMIF(B$2:Y$2,Z$2,B3:Y3) 点评:本例巧用sumif条件求和,解决了隔列求和的问题。 2、总计行求和 如下图所示,需要对下表设置总计行。 长公式: C27 =C5+C8+C11+C14+C17+C20+C23+C26 短公式:C27 =SUM(C2:C26)/2 点评:(所有明细+小计)/2 的结果正好是总计数额。妙! 3、多表求和 如下图所示,需要对1~31日的报表进行汇总 长公式: ='1'!B4+'2'!B4+'3'!B4+'4'!B4+'5'!B4+'6'!B4+'7'!B4+'8'!B4+'9'!B4+'10'!B4+'11'!B4+'12'!B4+'13'!B4+'14'!B4+'15'!B4+'16'!B4+'17'!B4+'18'!B4+'19'!B4+'20'!B4+'21'!B4+'22'!B4+'23'!B4+'24'!B4+'25'!B4+'26'!B4+'27'!B4+'28'!B4+'29'!B4+'30'!B4+'31'!B4 短公式:=SUM('1:31'!B4) 点评:sum函数具有多表同位置求和功能,大家一定要记住。 1、计算提成比率 如下图所示,需要根据销售量来使用提成比率。 长公式: =IF(B11<11,1%,IF(B11<21,2%,IF(B11<51,3%,IF(B11<81,4%,IF(B11<101,5%,6%))))) 短公式:=VLOOKUP(B11,A3:B8,2) 提成比率表格式稍调整一下: 点评:vlookup第4个参数省略时,可以实现区间查找。 2、区间判断提取字符 如果A1大于等于100取前两位,小于100取前一位 长公式 =IF(A1>=100,LEFT(A1,2),LEFT(A1,1)) 短公式 =LEFT(A1,(A1>=100)+1) 点评:(A1>=100)结果是TRUE或FALSE,在计算时相当于1或0,所以这里就不用再加判断了。 3、多单元判断 如果有任一个为空,公式返回不可比,否则显示'示可比'。 长公式: =IF(C11='','不可比',IF(D11='','不可比',IF(E11='','不可比',IF(F11='','不可比',IF(G11='','不可比',IF(H11='','不可比',IF(I11='','不可比',IF(J11='','不可比',IF(K11='','不可比',IF(L11='','不可比',IF(M11='','不可比',IF(N11='','不可比','可比')))))))))))) 短公式: =IF(COUNT(C10:N10)<12,'不可比','可比') 点评:一个一个的判断,不如用COUNt函数统计非空值个数。 4、计算完成率 如下表在计算完成率时,如果实际和计划数有一方为空或0,则公式返回空。 长公式:D2 =IF(OR(B2=0,C2=0),'',B2/C2) 短公式:D2 =IF(B2*C2,B2/C2,'') 点评:巧用相乘来判断是否其中一个为0 5、奖励封顶 如下图所示的“实际奖励”计算表中,如果“应奖励”数大于“最高奖励”,则按“最高奖励”金额,如果小于则按“应奖励”金额。 长公式:D2 =IF(B2>=C2,D2,B2) 短公式:D2 =MIN(B2,C2) 点评:min和max都可以实现比大小的判断。 excel短公式看起来清爽,只是对新手来说有点难懂。什么样的公式最好的,小编觉得有以下几点来判断:
来源:Excel精英培训,作者:兰色幻想-赵志东 |
|
来自: 杨9cfkkoc8cxs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