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懒人葛优瘫 2019-04-13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结构和技术不断升级,让日常生活应用改善变得尤为明显。例如早年65W功率笔记本电源与板砖无异,现在ThinkPlus口红电源仅比口红略宽一圈,却实现了了65W输出功率并支持USB PD协议。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但ThinkPlus口红电源仍然只是个例,使用游戏笔记本出门的你一定感同身受,超过100W功率的电源有时候就能占掉笔记本重量的一半,电路技术提升,更高功率需求开始让另外一部分人对电源便携性报以意见。

后来直至Anker开始批量生产基于氮化镓电源Anker PowerPort Atom PD 1,更高功率的氮化镓电源也提上议程,历经数次波折之后,消费级量产氮化镓终于能够被买到。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那么,氮化镓电源为什么意义重大,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会对氮化镓电源的过去、未来进行浅析。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被MOSFET定义的世界

在描述氮化镓电源之前,必须先说一下MOSFET。如开头所言,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最早出现在1976年,被用于替代双极型晶体管(BJT)。这种多数载流子器件工作速度快,性能稳定,并具有比少数载流子器件拥有更高的电流增益,最终使得开关电源转换器成为商用产品。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有点基础的同学一定不会对双极型晶体管(BJT)感到陌生

由于硅基器件拥有高稳定性和小效率,并且成本不断下跌,功率MOSFET本身具备低成本结构。基于硅的功率MOSFET在不断进化中,逐渐变成了几乎所有消费产品不可或缺的部件。

最早功率MOSFET被用于AC/DC开关电源,然后被用于变速电动机、荧光灯、DC/DC转换器等等。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IR国际整流器公司在1978年11月推出IRF100功率MOSFET,源漏击穿电压100伏特、导通电阻0.1欧姆,这个参数成为当时标杆。但因为裸片尺寸超过40平方毫米,价格也不便宜,达到34美元,即使无视通货膨胀,要放到现在手机电源中,恐怕主机厂们会以体积和成本为由,有千万个不愿意。

玩笑归玩笑,功率MOSFET打开的电源新局面被不断优化,例如英飞凌的BSC060N10NS3就做到了0.072欧姆平方毫米。由于硅材料主导了半导体发展进度,英飞凌这款产品在事实上几乎达到了硅基器件的理论极限值。

有趣的是,如今的IR国际整流器公司,早已变成英飞凌公司的一部分。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因此,就有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无论人们对电源有诸多不满意,出于成本和硅基器件的极限,笔记本厂商们已经无法再提供一个更小的电源,而并非网友戏说的“不思进取”。这时候,被发现、研发时间不算太长的氮化镓元件被摆上台面。

氮化镓的过去

在2004年,日本优迪娜/富士通(Eudyna/Fujitsu)研发出了基于氮化镓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使用碳化硅SiC衬底,采用HEMT结构。这套结构在1975年被提出,并在1994年发现氮化铝镓AlGaN与氮化镓GaN异质结界面处存在异常高浓度二维电子气。利用这一现象,优迪娜/富士通(Eudyna/Fujitsu)实现了能在千兆赫兹级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基准功率增益。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我们墙壁上电源插口里的交流电看成滔滔不绝的江水,功率器件们需要拿着勺子在大江里捞水,然后变成直流电给数码产品供电。传统硅功率器件每秒钟可能勺10下,那么氮化镓GaN功率器件可能会以每秒40、50下的速度勺水,十分能干。

但在2004年到2009年期间,GaN晶体管基本上在耗尽型射频晶体管上发展,并不利于功率系统使用,并且由于氮化镓GaN产量稀少,价格只能用贵来形容。

直至2009年6月,宜普电源转换公司EPC推出了第一款增强型硅基GaN HEMT,并为其注册商标eGaN。目的很明确,他们希望设计现有功率MOSFET的替代品,因此eGaN FET本身也不需要负电压关断。通过使用宽禁带半导体制造技术,确保GaN晶体管也能拥有高产量而且低成本。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很快,松下、富士通、GaN Systems、英飞凌等业界大佬宣布制造GaN晶体管,而且专门针对功率转换市场。氮化镓电源研发、设计、制造才总算正式拉开序幕。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氮化镓的现在与未来

新技术和产品诞生本身也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与反复。初创公司FinSix推出的Dart系列电源曾经在一段时间内被当成最有戏的氮化镓电源,但Dart系列电源本身定价高达700元人民币,并且设计相对普通,支持苹果USB Type-C充电的型号还要额外购买Dart-C版本。可惜,Dart-C几乎就没有过有货的时候。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随后,台达Innergie PowerGear 60C在发布的时候曾经有传言使用了氮化镓GaN技术,正式售价同样接近700元人民币,以至于下预定订单的用户相信Innergie PowerGear 60C与Dart-C电源相当。但很快经过拆解发现,Innergie PowerGear 60C仍然只是使用传统的硅基器件。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被称为网红电源的ThinkPlus口红电源,与台达Innergie PowerGear 60C相似,把65W功率电源压缩成了近似于口红大小,定价也便宜了很多,电商售价只需要200元人民币左右,支持USB PD,兼容苹果、戴尔等多家笔记本,以及绝大多数手机快充,可以说是当下最良心的电源。

即便如此,ThinkPlus口红电源设计仍然基于传统硅基器件功率MOSFET,只能说是现有工艺的进一步提升。事实上,X宝上也有许多小作坊式厂商在尝试压缩40W到65W之间的电源体积,一方面不知名,另一方面也被反映存在漏电情况,体验不如ThinkPlus口红电源。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看Anker2018新品发布会宣布推出基于氮化镓元件电源有多么不容易。率先开卖的PowerPort Atom PD 1实际体积仅比iPhone 5W原装充电器稍大一些,拥有一个USB Type-C口,支持USB PD快充协议,功率为30W。

但也仅仅是开始,接下来Anker还会推出60W双口、100W多口,基于氮化镓元件的电源,消费级氮化镓电源产品化才算在1个月前正式拉开序幕。目前为止,Anker仍然是市面唯一大规模量产、销售消费级氮化镓电源的厂商。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其实在军工领域,基于氮化镓器件早已被广泛使用,战斗机、雷达等军事设备高效和稳定的氮化镓器件设备。但对于消费级功率转换半导体器件而言,要求很明确,就是高效率、高可靠性、可控性和低成本,违背这些要求的器件不可能成为主流。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在讨论电源管理技术的时候,通常会把四个问题摆上台面,分别是:

1、是否能够提供新功能?

2、是否容易使用?

3、对用户是否具有成本效益?

4、是否可靠?

毫无疑问,氮化镓晶体管实现最重要的新功能就是开关速度突破,它具有比硅更高的临界击穿电场,能够承当从漏极到源极更大的电压,这也使得导通电阻比硅基MOSFET更小,并且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氮化镓电源仍然是基于现有硅基MOSFET设计,在结构和应用上能够直接复制,让工程师、厂商上手更为迅速,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氮化镓电源体积更小之外,没有任何上手和使用门槛。

目前氮化镓晶体管可以在150毫米直径的衬底上制造,很快就能发展到200毫米直径衬底,特别是氮化镓晶体管使用的是标准硅衬底,可以做到与相同衬底制造上不会增加成本,但由于氮化镓晶体管需要的面积更小,成本相对会更低。

而随着需求不断上升,产线投产,外延生长、晶圆制造成本都会进一步降低,特别是简单的氮化镓晶体管结构制备工艺比现有技术的功率MOSFET少很多工艺处理步奏。

重点是,氮化镓技术才刚刚开始,它距离理论极限还很远,现在的氮化镓电源在多年之后往回看,一定也显得非常原始。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功率MOSFET设计者相信会有一个技术完全取代双极型晶体管,现在功率MOSFET确实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并催生出了新应用和新市场。氮化镓技术可能就会是下一个转折点,随着越来越多氮化镓晶体管设计进入市场,硅基氮化镓外延生长技术成熟,我们很快会发现游戏笔记本电源可以很小,甚至不需要,通过机身自带的氮化镓电源,只延伸出插口向交流电取电,干掉外置电源本身,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新技术研习社|浅谈氮化镓电源的过去与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