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题型之一。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选择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40%,由此看出,选择题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属高考试卷中稳定、成熟的题型。 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 1、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和策略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特例反驳法 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选择技巧。列举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其中构造反例更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 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XO4<H3YO4<H3ZO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径:X<Y<Z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来说,逐一排除是比较稳妥的。由题知,X、Y、Z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也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B、 D选项明显可排除,最后确定C为正确答案。此题如从C选项直接突破的话,难度很大,可见,采取排除法,扬长避短,能显著降低题目的难度。 答案:C ➤ 特例反驳法 例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此题可用特例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 答案:A ➤ 定量分析法 例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解析:根据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8mol/3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故选择AD。 答案:AD ➤ 数据型选择题 例4、把2.1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解析:采取极端假设法分析。假设2.1g全是CO,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2.1g;假设2.1g全是H2,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也为2.1g。所以,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必然为2.1g,与2.1g中CO与H2的所占比例大小无关。 答案:A ➤ 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相当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那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后系数和应满足什么关系呢? 定容密闭容器,达平衡后,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平衡右移,故2+5>4+n,n<3,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 标签:高考化学 答题技巧 |
|
来自: 昵称50409557 > 《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