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流丨2019年3月中国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总结

 美丽家园sxy 2019-04-13

201903中国内陆城市地铁客运量走势图

说明 

1. 本月度总结V1版(月初版):包含中国内陆主要城市及香港的版本,内陆包含32座城市(佛山数据列入广州)中的30座(仅长春、无锡2城暂无数据)。

2.客流口径说明:客流数据为城市同网的“地铁”,不含不同网的有轨电车、市域铁路(温州S1按地铁运营模式)等;内陆原始客运量数据均指进站加换入,香港原始数据为进站,为便于横向对比,将香港数据按其线网规模凭经验姑且乘1.6的换乘系数,客流同时标出进站与换算客运量。

里程口径说明:里程统计范围原则对应客流的统计口径,北京里程含同网的磁悬浮S1线;上海、长沙不含磁悬浮线(本文本月新单列一个磁悬浮的统计表);部分跨区域线路如广佛线佛山段、上海11号线江苏段均统计在一家;含盖多家运营商,如京港、北京轨道运营、杭港、港铁深圳等。里程数值理应为对外运营里程,但在实际中难免出现工程数据与运营数据混用的情况,本文数据亦或难免存在些小误差。

3.客流原始数据分别来自官方微博、网站或其他可靠渠道,经分析整理而成,未经原单位最终核实,仅供参考。



(声明:本文由新浪微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 独家数据整理与原创分析点评,图表数据由新浪微博@高楼迷diaoburui 整理制图, 未经授权不得用于网站与公众号等商业用途转载,普通非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图文数据等严禁盗用与洗版)

201903中国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统计

201903地铁客运量统计表显示:

总客运量方面

(1)概述

中国内陆30城(暂缺无锡与长春)2019年3月总客运量20.15亿人次,日均近6500万人次,环比上月(春节淡季)增长31.34%。

中国香港2019年3月地铁网换算总客运量为2.84亿人次(总进站量为1.774亿人次),日均换算客运量915.75万(进站量为572.35万)。

全中国31城2019年3月总客运量近23亿人次,日均约7400万人次。

(2)构成

月客运量>1亿:内陆从高至底依次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7家,加上香港共计8家,其中武汉与南京属本月新晋成员。

月客运量1~0.5亿:从高至底依次有重庆、西安、杭州共计3家,其中杭州为本月新晋成员。

月客运量5~1千万:从高至底依次有天津、苏州、郑州、沈阳、长沙、南宁、昆明、大连、合肥、青岛、南昌、宁波共12家。

月客运量1千万~1百万:从高至底依次有哈尔滨、石家庄、福州、东莞、厦门、贵阳共计6家。

月客运量<1百万:从高至底依次有乌鲁木齐、温州共计2家。

点评

北京、上海各以超过3.4亿人次的量级旗鼓相当称雄南北,其中上月上海因春运而反超北京居首,本月则北京恢复第一,而近来京沪双雄之差距越发接近;广州、香港均以超2.8亿人次,外加居中的深圳以超1.7亿人次,合计超7.4亿人次,携手引领大湾区;内陆前“四大”城市约占内陆总客运量的一半以上(56.81%);而北上广深加香港,前五大一线城市占全国总客运量的六成有余。

日客运量

(1)日均构成

日均客运量>1100万:北京1家;

日均客运量>1000万:上海1家;

日均客运量>900万:广州、香港2家;

日均客运量>500万:深圳1家;

日均客运量>400万:无;

日均客运量>300万:成都、武汉、南京3家;

日均客运量>200万:重庆、西安2家;

日均客运量>100万:杭州、天津、苏州3家,其中苏州属本月新晋成员;

日均客运量>50万:郑州、沈阳、长沙、南宁、昆明、大连、合肥7家,其中合肥属本月新晋成员;

日均客运量<50万:青岛、南昌、宁波、哈尔滨、石家庄、福州、东莞、厦门、贵阳、乌鲁木齐、温州11家。

点评

内陆前12家“日均百万豪门”共贡献了内陆总客运量的近9成(88.78%),剩余的一成多(11.22%)份额由郑州为首的18家中小兄弟共同分担。

(2)日客运量走势图

内陆日均客运量超百万前12城与香港的每日走势图见图2,日均客运量100-45万的各城每日走势图见图3,日均客运量45万以下的各城每日走势图见图4:

图2

图3

图4

(2)日均增幅方面

环比上月(春节淡季),除了温州在春节因开通不久属于“旺季”本月下跌外,其余各城均大涨(其实就是恢复正常水平及以上),上涨幅度前三名分别为深圳(47.01%)、杭州(42.0%)、武汉(41.2%)。以深圳为例,作为新兴移民城市春节跌得最惨(2月环比1月下跌26.78%为全国之最),本月满血复活后反弹力度也相应最大;另外杭州2月下跌幅度第二(2月环比1月下跌20.57%),其本月反弹力度也大体相应为第二。

同比去年3月,增加绝对值最大的为成都(77.05万),其后依次为广州(70.47万)、武汉(62.65万);增加幅度最大的则为天津(50.31%),其后依次为青岛(38.79%)、厦门(35.3%)。

同比去年,近一半城市有新线加入,在未增加里程、客流纯自然增长的城市中,厦门以增幅35.3%居第一,其后分别为合肥(23.06%)、东莞(22.09%);在客流200万以上城市中深圳为唯一一个纯自然增长的城市,以其现有基数增加44.53万(增幅8.63%)算是较高的成长了;其次杭州以日均增加值27.42万(增幅18.86%)表现抢眼,正努力准备200万大关。

(3)休息日与工作日对比

工作日日均客流>休息日日均客流:北、上、广、深及香港等17家(表中工作日客流强度箭头朝右上方)。

工作日日均客流<休息日日均客流:武汉、西安、苏州、郑州等共计14家(表中工作日客流强度箭头朝右下方)。

点评

全月工作日日均客运量最大的仍是北京(1252.54万),但北京休息日(823.53万)下降绝对值高达429万,仅剩下工作日的66%;工作日其后依次为上海(1220.05万)、香港(943.59万)、广州(933.92万);休息日客运量最大的仍是广州(883.51万),其次为香港(857.29万)、上海(847.3万),北京已降至第四。

在全月日均客运量100万以下的名单中,郑州再次在休息日日均突破100万(原同在此级别的苏州本月已在日均、工作日日均、休息日日均全线突破100万,一骑绝尘而去)。

(3)最高纪录情况

2019年3月有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杭州、天津、合肥、无锡及香港共计11家日客运量创历史新高。

其中上海1次(2019.3.8日1329.4万);

广州1次(2019.3.1日1024.1万);

成都3次(2019.3.8日451.07万、15日451.51万、及22日461.88万);

南京1次(2019.3.8日408.54万);

武汉1次(2019.3.8日415.15万);

西安1次(2019.3.8日312.11万);

杭州1次(2019.3.8日200.73万);

天津2次(2019.3.1日161.72万、2019.3.8日169.41万);

合肥1次(2019.3.16日61.8万);

无锡2次(2019.3.8日39.84万,2019.3.23日43.52万);

香港1次(2019.3.11日进站624.85万/换乘客运量为999.76万,此或仅为2019年的新高);

以上新高仅为当时之新高,多数在4月已被打破。

客流强度

(1)内陆30城本月每日平均客流强度为1.31万人次/公里,其中:

日均客流强度>平均值:从高至底依次有西安、深圳、广州等共计9家(表中客流强度数字标黑色的),城市数量与1、2月一致,也侧面说明不管月份或季节、不管上涨与下跌,客流变化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大体是同步的。

日均客流强度平均值~0.7:从高至底依次有南宁、哈尔滨、武汉等共计11家(表中客流强度数字标绿色的),城市数量与1、2月相同,前三顺序与上月亦竟惊人地一致。

日均客流强度<0.7:有昆明、天津等共计10家(表中客流强度数字标红色的)。

(2)中国香港的日均客流强度高达4.12,约为内陆最高水平的2倍,难以逾越,其全城平均水平几乎接近于内陆最繁忙线路的水平。

点评

本月内陆日均客流强度最大的西安,其次为深圳、广州;而在客运量200万以上规模的城市中,武汉本月休息日客流强度比工作日略大、西安则更明显,可理解为工作日通勤客流不少,但休息日客流更“火爆“!

2019年3月部分全自动运行及磁悬浮线路客流统计表


说明:

1.全自动运行为今后新建线路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内陆已开通运营的全自动运行线路有2条,其中一条为上海10号线,另外一条为北京燕房线,而燕房线为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路,具有国产化示范效应且为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扶持与推崇,因此特关注其客流。

2.磁悬浮目前中国已开通运营的有3条,上海磁悬浮为高速磁悬浮,据悉日均客流大约1万人次;北京S1及长沙磁悬浮为中低速磁悬浮,也特关注其客流。


【#地铁客流小知识#】

关于“客流强度”与“列车拥挤度”的区别:

(1)客流强度=全日(线网或线路)客运量/(线网或线路)长度,单位是:万乘次.公里.日。这是一个全天的宏观数据,衡量线网或线路全天平均每公里的客运量情况,与列车的车型编组及开行数基本没有必然联系,与列车拥挤度也不是一回事,不能划等号。

(2)列车拥挤度(高峰)=小时区间断面客流(通常看高峰最大断面区间)/(列车定员*对应区间高峰列车开行数)*%,此列车定员与列车的车型(即ABCDL等车型,其空间大小面积不一)、编组数量、车厢座位数量及有效空间的人员站立标准(站立标准有4、5、6人每平方米的区别)等参数相关。计算列车拥挤度需要详细的专业客流及行车数据支撑,外界通常难以得知。

(3)以上可看出,客流强度基本上是一个与列车运输能力无直接相关的“绝对值”,列车拥挤度是一个与列车运输能力密切相关的“相对值”。因此勿以个体乘车感受列车挤不挤去判别客流强度,反之亦然,勿以客流强度去判别列车拥挤度。当然两个概念亦有关联,如某线一天中一定的行车间隔即运输能力不变时,总客运量变大,则客流强度变大,列车拥挤度(平均)理应也跟着变大;一天中一定的客运量时,如行车间隔变小即运输能力变大,则客流强度不变,而列车拥挤度(平均)理应变小。

来源:新浪微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