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行潦,流潦。湘,烹。奠,置。尸,主。齐,敬。季,少。 [简析] 此诗描写圣洁少女采集、献祭的场面。有如今天每当奥运会、亚运会之类重大活动前,都要安排圣洁少女在雅典神庙前或我国长城上、西藏高原等地采集火种的庄严、肃穆、神圣的仪式。“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就是说的这个最后仪式:谁来献祭呢?圣洁的少女。因为她正值青春妙龄,经过沐浴,干净纯洁,白璧无瑕,举止庄严,无论是采集过程,还是加工过程,还是最后的献祭仪式,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外在的美,内在的美,正所谓“少而能敬,尤见其质之美”。 这首诗和前面的《采蘩》有很多相同的情节。也是问答体。可以通过这一问一答,了解这个少女准备祭祀的全过程,有如一个全程录像。南涧之滨采集田字草,沟渠水边捞取聚藻,用方竹筐装,用小背篓盛,回到家来又用锅烹制,加工成为祭品,然后摆布在宗庙窗前,准备开始那神圣的献祭仪式。整个过程,是艰辛的,紧张的,但也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营造了或说弥漫着神圣庄严的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