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总说我欠他一顿江西菜。 的确,从他上次到我艺术空间来至今,彼此忙于己事,只是在外面场合上碰到,确实欠他一顿! ![]() 也许再过几百年,后世常常会提起历史上的两个“青藤”。 一个是明代大才子,徐渭。一个是玉雕才子,崔磊。 倘若朋友们像我一样,既收藏玉雕又收藏字画,应该对这两位不会陌生。徐渭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泼墨写意画风,崔磊也创造了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玉雕门派。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旗帜。 我仔细想了想,好像不应该把他们二人放在一起说。徐文长已作古,成为历史经典,崔磊前路还长,与徐渭比肩,怕会捧杀。 不聊徐渭,只聊崔磊。 ![]() 认识快二十年了,眼见他从一个年轻力壮,肤白面嫩的小伙,变成心宽体胖,山羊小胡的大叔。 如果按照他现在的身份,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该叫他崔老。但是这样一叫,感觉少了玉雕人的灵气,多了老学究的酸腐。 还是叫老崔亲切。 ![]() 老崔健谈,跟他聊天是一个欢乐的过程,像在听单口相声。看他雕刻的作品,同样是一个欢乐的过程,每一个主题和细节都蕴藏着惊喜的立意。 能对自己作品完成细致入微的表达,必定源于扎实的功夫和勤勉的思考,这是老崔的长项,又恰恰是今天的玉雕圈所忽视的。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迄今为止,老崔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玉作个展的玉雕艺术家。展名犹记“大工斩玉”——这也确是老崔的风格——对深度工艺的迷恋。 ![]() 《福禄寿喜》 玉雕作者 崔磊 这件作品的皮色处理, 有着极其明显的老崔风格。 “大工不惜料”的理念, 也深得我心。 虽然现在璞玉难求, 多少让人有些惆怅, 但工和艺永远是第一位的。 ![]() ![]() ![]() ![]() ![]() 老崔人物题材的立体雕作品能够独步天下,突出的一点就是近乎疯狂的工艺表现。从整体轮廓造型,到五官开脸细节,唯用大工琢成器。 工艺与设计,是玉雕艺术的灵魂。这两点恰是老崔的绝活,他也是灵魂的工程师了。 思设计,精工艺,匠心所在,我与老崔所见略同。 ![]() 《钟馗嫁妹》 玉雕作者 崔磊 这件作品一直是我的心头之好。 方寸之间的高浮雕, “嫁妹”的行姿与神态, 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而且, 钟馗嫁妹,为报友恩。 “感恩之心”的主题也是我一直推崇的, 工艺与设计的融汇贯通, 如此不差。 ![]() ![]() ![]() ![]() 《钟馗醉酒》 玉雕作者 崔磊 我与老崔都属于酒量一般的人, 他是手艺人,自当慎饮, 我属于闻酒香即倒。 只要在一起聊的是玉雕, 喝茶亦能醉人。 ![]() ![]() 《国士无双》 玉雕作者 崔磊 充满英雄气质的硬汉形象, 文韬武略的睿智之人, 都能在老崔作品中常见。 在今天这样有些疲软的社会, 确实需要刚硬的表达, 来支撑我们的精神。 ![]() ![]() ![]() ![]() ![]() ![]() 从彼时的小天津,到今时的老崔,仔细一看,崔磊还是一副红皮白肉的富态像,从面相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这份玉缘是天注定了。 玉雕带给他巨大的变化,他也改变了玉雕。 我与老崔同属70年代的人,出身寒门,在上海滩打拼自己的事业。胖瘦虽异,但都练就了一颗大心脏,装的下阳光雨露,也消化得了疾风骤雨,心中若有所思,多为璞玉。 像老崔这般一心一意,努力推陈出新的琢玉人,不多了。 ![]() 夸老崔就夸到这吧,他的广大粉丝肯定比我夸的更加细致到位。 十几年的老哥们,见证彼此的成长,看过台上的风光,也体会过彻夜不眠的压力,正如老崔说的,好兄弟要走的更近,才能行的更长远! 也希望老崔保重好身体,眼见他衣服又瘦了,有点犹豫还要不要请他吃江西老家的野生黄鳝和红烧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