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花鸟画发展史,元代花鸟画有着独特的面貌。在中国绘画中,色彩美是早期花鸟画的重要特征。然而花鸟画发展至元代,却产生剧烈变化,其明显标志是画花画鸟“不施采而纯以墨色者”的盛行。这种充 分运用水墨来表现的花鸟画,简称墨花墨禽。 ![]() 田立作品(作品来源:言鼎收藏网)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上都不同于以汉族为主导的封建政权。其不仅在制度层面延滞了汉唐以来逐渐形成的各种文化传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花鸟画的内在意蕴和所呈现出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 王安昌作品(作品来源:言鼎收藏网) 元代花鸟画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以及文人意识的参透,呈现出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包含着元代特殊的社会历史和元代画家主体新变化的因素,也包含着绘画发展过程中由单一走向多样的自律性原因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变化的背后,还隐藏着文人艺术家自我意识和对艺术本体意识双重觉醒的重要事实。元代文人画家这两种意识的觉醒对其后明清文人写意画的大发展与中国“写意性”绘画艺术精神的形成构成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 陈晓鸿作品(作品来源:言鼎收藏网) 与两宋花鸟画相较,我们对元代花鸟画更为清晰地认识。宋代花鸟画在经历了北宋初期的“徐黄”异体,中后期的“院体”新变化,徽宗赵佶及受其直接影响的“宣和画体”的历史演变后,至南宋时期形成了中国院体花鸟画的最高峰。高超精妙的写实手法和高度忠实于自然的写生态度成为宋代花鸟画的主要成果并使之成为百代之师。 ![]() 陈晓鸿作品(作品来源:言鼎收藏网) 而元统治阶层对汉文化的暖昧态度和对汉族知识分子的压迫以及极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导致了汉族文人对现实的失望。失去进仕之途的汉族文人士大夫无力直接对抗在政治上歧视他们的元政府,只能通过绘画隐晦地表达家国情仇。然而,他们也由此不必体仰帝王鼻息,而是以自在的心绪和放逸的心态聊写胸中逸气,"梅竹写意”、“墨花墨禽”与“粉笔禽卉”的兴起,无论在题材还是手法上都使得元代花鸟画在继承宋画遗韵的同时出现了巨大的新变化。 ![]() 陈晓鸿作品(作品来源:言鼎收藏网) 进一步说,元代文人画家们在对待绘画题材时开始更加注意“物的情态”而不再是“物的形态";在对待表现方式时开始更加注重“个体意识"所统摄的“语言个性”而不再是“共识性经验"所引导的“写实规则”。将赋色妍美转为水墨清淡,通过墨色的微妙变化创作出较之“随类赋彩”更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 ![]() 田立作品(作品来源:言鼎收藏网) 丰富了花鸟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元初花鸟画基本上依旧恪守着宋代宫廷绘画的传统,以工笔设色为尚,而经过长期的、创造性的艰苦实践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墨花墨禽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使水墨花鸟摒弃了追求细腻华贵的主流意识,转而崇尚简率淡泊、素净秀雅的审美意趣,将清雅文静的文人画旨趣融入其中,使元代水墨花鸟呈现出极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完成了这一古老画科的自我变革。这无疑为后世有志于笔墨演进的花鸟画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