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明清官窑瓷器 (六十五)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4-13

621清乾隆 淡绿釉暗花六联瓶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17cm

此品造形奇特,分别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着中央的主瓶,共同构成一件独立完整的作品。其实经由透视,得知瓶肩以下六瓶的器身彼此相连,肩部以上的细长颈则只只分开。特别是周边的五管长度齐平,而中间的主瓶长度稍长,正好强调它是由六只瓶子所组成的一件作品。传世的乾隆官窑已经出现像双连瓶、四连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组合完成的作品,至乾隆时期,御窑厂再加以发挥,尽力烧造“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时融合技术与想象为一器的新瓶式。透视六连瓶的构造,发现其组合相当别致。即六联瓶中间的主瓶瓶身从上而下分别开挖出五个穿孔,每一个穿孔又各与周边环绕的五瓶相通。因此,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所组成,其实瓶身却彼此相连、互通。最难得的是周边的五只瓶子,大小近乎相等,于粘贴过程又必须对准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见乾隆官窑悉心照顾细节的特色。

六联瓶较多见于乾隆官窑制器,瓶敞口,长颈部各有凸起弦纹一道,圆肩,圆腹下垂,圈足。足内白釉略泛青,此种釉色而非豆青及粉青,同时同此型器多施茶末、粉青等釉,亦有青花缠枝莲品种,可见清宫旧藏。唯此施淡绿釉,釉下亦有暗花装饰,传世极为罕见,其色鲜亮素雅,弥足珍贵。淡绿釉为绿釉的一种,清代雍乾两朝官窑所制极为精美,大多造型古朴,色调柔和。其制作考究,六瓶瓶体紧密相连,内腹相通,中间瓶略高,俯视恰如梅花绽放。六联瓶呈梅花状排列,中央高耸如花蕊,外周拱卫花瓣,造型新颖;于典雅氛围中巧现其思。中间瓶底足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六联瓶与乾隆朝同类品比较(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茶叶沫釉六连瓶 1),不但传世稀少,且体积大,突显雄壮伟岸之气势。此外,肩部以下瓶腹连通,制作难度极高,是代表乾隆朝制瓷工艺水平和新颖设计的独特佳作。

来源: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RMB 4,370,000

622清雍正 粉彩汉钟离直立盘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6cm

雍正粉彩,绮丽清新,开一代之奇。所绘花鸟人物山水,工艺殊绝,意态不减,无一不备。此对盘敞口,斜腹,圈足,胎骨细腻,釉质滋润。盘心粉彩以没骨画法绘人物故事纹,盘心老者极具仙风道骨之气,分别为八仙之中的汉钟离和吕洞宾,本对盘釉面平滑,光洁无疵,用色柔和,色彩淡雅而有层次,笔法精妙入微,是雍正粉彩瓷妙品。

来源:苏富比香港20144月,编号248-249

RMB 828,000

623清嘉庆 粉彩缠枝莲螭龙纹福寿撇口瓶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高28.6cm;直径8cm

此瓶撇口,长颈,腹扁圆,圈足。胎体坚致莹白,釉光滋润厚腴,通体饰粉彩缠枝莲纹,口沿描金,其下环饰松石绿彩如意云头纹,颈部分别以矾红,金彩绘制蝙蝠及“寿”字纹样,腹部主题纹样为莲花、灵芝、宝相花和螭龙纹,其间夹迭蜷曲柔婉的枝叶,尽显舒展柔美之姿,近足处绘莲瓣纹,底部施松石绿釉,中央以矾红写“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年号篆款,工致端庄。整体构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绘画细致工整,寓意吉祥,载承“福寿连连”的佳美愿景。

嘉庆初年,乾隆皇帝虽已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慑朝政,因而此时御窑厂的烧制仍为乾隆御窑的延续。清嘉庆年间生产的瓷器,沿袭了乾隆器之特点。其造型,纹饰多遵循旧制,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制作及绘画技巧亦十分娴熟,宫廷使用的粉彩瓷器,从造型到釉彩,亦追求雍容华贵,色调缤纷浓厚,纹饰布局繁密,画面饱满,颇有富丽堂皇之势。此器造型别致,以乾隆器物为宗,纹饰布局繁密适当,寓意吉祥的装饰,尽展嘉庆瓷器承袭乾隆奢华的艺术遗风,保存完好,为嘉庆时期粉彩器的珍品,传世少见。

来源:20年前购于伦敦

HKD 1,200,000-1,800,000

624明嘉靖 青花四艺罐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高12.7cm

所谓“四艺”者,通常指中国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即琴、棋、书、画,又称为“文人四艺”。本罐胎质坚细,器型讲究,直口,丰肩,弧收腹,小巧雅致,为典型的嘉靖仿成化“天”字罐造型。因“天”字罐造型是成化著名的新创品种,后世追捧,嘉靖一朝更是推崇有加。

与明代其它帝皇相比,明世宗嘉靖皇帝抛弃佛教而迷信道教,痴心于长生不老。醉心于仙道的嘉靖皇帝同样是一位厉害的权术家,为了权力场上的厉害嘉靖一朝45年,内阁首辅多次易主,他始终能够平衡其中。众所周知,嘉靖内阁多是文人内阁,当然离不开琴棋书画。本罐所绘纹饰能够舍去嘉靖官窑常见的仙道图案,而以文人最喜爱的“琴棋书画”入图,极为罕见。小罐颈及底足处各饰一周缠枝莲纹,为典型的明代双勾填描画法。中间部分通景绘画三组纹饰,最重要的一组则是“听琴”图,主人头带高冠,端坐扶琴,身后洞石挺立,苍松俯仰,两位客人端坐两侧,侧耳倾听,入痴入醉,身后童子垂手恭立。初看这一场景似乎非常熟悉,细看之下,图中布局、人物不正是宋徽宗所绘《听琴图》里面的场景吗?此场景以松树相隔,进入“手谈”图,两位老者坐于石墩之上,长案之上摆放棋盘,一人悬棋将落,另一人观棋不语,若有所思。此场景虽然较小,但动静结合,表现出画师高超的画工。此罐爱面积所限,不得不将书、画两个场景合而为一,芭蕉树前一位高士扶案作画,案边高士双手捧书,以“书”代书法创作,构思巧妙,旁边童子远远恭立不忍打搅。三组纹饰稚趣古拙,流畅豪放,一气呵成。青花发色蓝中泛紫,具有鲜明的嘉靖时代特征。

三组纹饰布局疏朗,似有范本,以即琴、棋、书、画绘入瓷器,在历代官窑瓷器中十分少见,图中古琴、棋盘、长案、石墩、木椅皆是历史的见证。三组纹饰看似与嘉靖一朝的仙道图案无关,细细体会发现,三组图案中的主体人物皆绘成高寿之人,道骨仙风,何偿不是嘉靖皇帝本人所追求的?作为一种历史特定的潮流和思想的独到艺术手法,得以充分完善的表现,此罐可算是此时期官窑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来源:1. 佳士得纽约 2010917 编号1366

2. 佳士得纽约 19831130 编号83

HKD 2,000,000-2,800,000

625明嘉靖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高29.8cm;直径4.8cm

此器作葫芦形,双腹丰腴,束腰,卧足。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白釉匀净莹亮,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通体绘以青花缠枝莲纹饰,青花浓妍青翠,以浓淡二色绘就莲瓣,视觉效果突出。莲纹委婉骚姿,枝蔓相接,优美生动,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绵绵不久”之意,口沿一周落有“大明嘉靖年制”款识。绘画笔法细腻。釉色光亮温润,青料聚集之处呈铁褐色,凝重之处呈黑色结晶斑,深入胎骨,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整体构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葫芦瓶的造型始见于唐,流行于元,最盛于明代嘉靖年间。最根本的原因是嘉靖皇帝一生沉迷道教,而葫芦又是道教中的吉祥之物。

来源:1.19701973年间购于佳士得英国拍卖

2.香港资深藏家收藏

RMB 1,610,000

626清乾隆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53cm

此天球瓶造型硕大饱满,纹饰华丽,体现了乾隆皇帝慕古求新的品味,也显示了景德镇御窑的能工巧匠在唐英的督促和带领下,将材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唐英十七岁供职于内务府,事于养心殿,看尽养心殿作坊的珐琅作及画作,耳濡目染,为督陶官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28年唐英奉雍正帝圣命任景德镇御厂督陶官,御厂的瓷器制造在他的领导下达到空前的水平,对中西方的瓷器制造影响深远。

以花果纹作纹饰的天球瓶如凤毛麟角,如此器黄地饰青花纹饰者更为珍罕。一件最接近的例子但不饰黄地分别于纽约及伦敦苏富比拍出,最近一次2012109日见于香港苏富比,编号121(图一),此器源自张永珍博士收藏。清宫旧藏一件与此器纹饰相同但带雍正款青花天球瓶,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香港,2000年,图版83(图二)。比起雍正版简洁的纹饰,此器颈、肩处更为华丽繁复。由雍正器上满饰颈部的缠枝莲纹,演变成此器上的缠枝莲纹带,由纹饰上可见工匠的杰作基于两朝皇帝的不同的品味。

黄地青花瓷器始见于明宣德期间,创造了一个名贵的新品种。此器承明朝宣德之风,增添了乾隆皇帝的新元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黄地青花瓷器发展至清朝,器形更加丰富。如数件带乾隆款的梅瓶,其中一件仿永乐朝器形,19901113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出,编号255(图三);另外一对1989531日于纽约苏富比拍出,编号183;一件丰肩、典型的乾隆梅瓶,1996428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出,编号56。四件景德镇出土,饰花果纹但破损的宣德盘,曾展于《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78282285388

花卉瑞果纹始于明永乐,但是清朝皇帝们最喜欢的纹饰。朱汤生,《天民楼藏瓷》,香港,1987年,页30提到这组乾隆仿明永乐青花纹饰,在永乐纹饰的基础上加以改变,特别在线条和以绘画重现明青花之铁斑特征,使之更有立体感。北京故宫博物藏一永乐例,见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图15,耿老提到此器带典型的永乐风格。参考是次拍卖之永乐青花瑞果梅瓶(编号3023)。此器上的纹饰是以永乐器为蓝本,体现了乾隆帝慕古好雅的情怀。

明初青花纹饰疏朗明快,自然流畅,画面多留白地。此特点初见于永乐青花及甜白器上,绘画工匠运用小笔触,令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至乾隆永乐时期的自然魅力已经演变成精致的装饰图案,颈肩处华丽吉祥的如意纹饰依然延续。

花卉瑞果纹饰在天球瓶造型上展出了新的生命。天圆地方的天球瓶源于明永乐期间,清朝工匠把瓶颈、肩改大,造型更为宏伟稳健。天球瓶需要设计改造,纹饰的组合使之为和谐。折枝桃、石榴舒展于器腹,中间以折枝花卉相隔,均以三角形的形态绘制。不仅美观,且含有吉祥的象征意义。桃寓意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嗣,人们相信花可辟邪。

HKD: 41,560,000

627明宣德 青花“江崖海水”图渣斗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高16.7cm

渣斗又称唾壶,但确实用途,有待查考。此器形始见于十五世纪,近年被重新定代的钧窑器中,也有相同的器形。明正德朝瓷器也见此类器形,为一件黄地绿彩龙纹渣斗。

江崖海水纹是明早期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至宣德此纹饰已由衬底的陪衬纹样变为主纹饰,且水波渐转淘涌,有别于前朝简约。此器上海浪纹中间以挺立的岩石相间,为“江崖海水”纹,象征西王母的蓬莱仙岛,最早见于永乐青花瓷器上。“江崖海水”纹象征福山寿海、江山大业之吉祥意愿。

传世品中著录过同纹饰的渣斗共计五件。两岸故宫博物院各藏一件,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香港,2000年,图版113(图一);《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1998年,编号18。第三件原为Oppenheim旧藏,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见JessicaHarrisonHall,《MingCeramicsintheBritishMuseum》,伦敦,2011年,编号438。第四件为英国戴维德基金会藏品,见MargaretMedley,《TheChinesePotter》,伦敦,2001年(再版),图147148。另一件1991430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13,并著录于《世界陶磁全集》,卷11,东京,1981年,图版71MasahikiSato,《ChineseCeramics》,纽约及东京,1981年,页164,图236

来源:吴赉熙收藏

伦敦苏富比1937525日,编号29L.F.Hay少校收藏

伦敦苏富比1939616日,编号87R.H.R.Palmer收藏

伦敦佳士得1982614日,编号82

香港苏富比2008411日,编号2930

出版:Harry Garner 爵士,《Oriental Blue and White》,伦敦,1973年,图版31B Margaret Medley,〈Regrouping 15th Centuries〉,《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会刊》,34期(196263年),图版12A

RMB 16,840,000

628清雍正 粉彩“团菊”菊瓣盘 (一对)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5.8cm

巧妙运用釉上彩,烧造出缤纷多色且谐调美妙之粉彩瓷,可说是景德镇造瓷史上最后的一大创新。粉彩瓷独特的胭脂红彩及白彩传自欧洲,直到康熙末年时,此釉方终于能在中国独力生产,促使景德镇御窑厂成功烧造出粉彩瓷。雍正年间更发展出各式新颖的粉彩纹饰,将各式新研发出的釉上彩之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景德镇之画师绘瓷题材无须远求,清代六大家之一恽寿平创新的花卉画法,正风靡一时且广为仿效,也成为瓷匠结合不同彩釉,绘作花卉纹的摹本。恽氏(16331690)受宋代花鸟绘画启发,以没骨花卉闻名,不以墨线勾勒轮廓,仅以色彩浓淡表现花叶。笔下花卉常作粉红、淡紫,以铅白调色,作出各式不透明柔和粉色──与造瓷上新发展出的白彩运用如出一辙,也彻底改变了既有的传统五彩瓷器。恽式风格绘花自然生动,每片花瓣的上下正反面,其细微的转折飘动,都以变化丰富的色彩细细诠释。

此对菊纹粉彩菊瓣式盘独一无二,菊瓣式器形亦有作菊瓣棱盘壁,直折沿式,画工一流,展露出了恽寿平无骨花卉的韵味。此类菊瓣盘传世不多,台北故官藏有一盘,当是清宫旧藏,录于《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东京龙泉堂亦藏有一盘,著录于《龙泉集芳:创业七十周年纪念》;另一盘现存Museum fur Kunst und GewerbePaul and Helen Bernat伉俪又藏一盘;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盘心或绘牡丹、或绘菊花,口呈菊瓣式的盘两只,亦是清宫旧藏,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另外一对售于香港苏富比1977516日;还有一对售于香港苏富比1980521日,其中一盘著录于《天民楼藏瓷》。由此可见,雍正时期的粉彩“团菊”菊瓣盘全部都是流传有绪。

来源:赵从衍收藏,香港苏富比1987519日,编号313

石门堂收藏,Eskenazi,伦敦,201295日。

展览:《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1973年,编号105;《清代彩瓷》,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香港,1977年,编号71;《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78年,编号92;《QingPorcelainfromaPrivateCollection》,Eskenazi,伦敦,2012年,编号5及封面内页。

HKD 20,000,000-30,000,000

629清雍正 斗彩扁菊图碗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5cm

此斗彩碗气息清雅隽秀,为雍正官窑传统品种,北京故宫藏有同类器。碗心绘一簇丛菊纹,外围一圈雏菊纹,最外环绕一周变形缠枝桃实纹。外口沿下绘青花灵芝配黄地釉彩,外壁饰六组折枝丛菊纹,间以忍冬纹。全器填彩准确,布局繁密,以多色彩料绘染菊花,叶片卷曲具西洋装饰特征。胎骨洁白细腻,映衬出釉彩的鲜艶纯澈,十分精美。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款字秀气。

碗内外所绘丛菊纹堪称雍正官窑的经典纹样,尚见装饰于盘、梅瓶、如意耳蒜头瓶等器形中。由雏菊和石竹两种菊花组成,石竹,也称石菊,《百菊集》卷二载,“石菊,花瓣五出,有紫色者,有深红色者,有深红粉绿者……又名石竹,即古之大菊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享有“延寿客”的美誉,是经典的祝寿花卉,故此类纹饰应作为宫廷寿诞之用。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166页,图143

RMB 345,000

630清康熙 白釉鼓钉花觚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高19cm

此觚敞口束颈,小圆腹,足胫修长,造型理念取法上古铜器,但却不显厚重,充满秀雅之态,宛若端淑少女。觚通体饰白釉,仅于腹部上下各饰乳丁及双弦纹一周,其余不加修饰,单以空灵釉色之美取胜。器底心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统治逐渐步入全盛时期,清廷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提上日程,在统治者的直接关心下,景德镇御窑厂的烧造终于初具规模,尤其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极督窑之时,景德镇御窑厂终于迎来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产高峰,创烧了以单色釉为主的大量旷世名品,除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熟知的品种外,同时期的其它单色釉如天蓝釉、黄釉、白釉等同样具有极高的质量与档次,且烧造数量更少,更值珍视,本品便为个中佳例。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杨静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5年,第123页,图112《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页,图219

RMB 402,500

631清乾隆 青花粉彩宝相花纹贯耳罐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直径17cm

本品直口,束颈,有双贯耳,溜肩,鼓腹下收,承接圈足,圈足微外撇,造型显得古拙质朴,通体施白釉,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交相绘制而成,口沿下一周装饰如意头纹,颈部饰仰蕉叶纹一周,腹部装饰缠枝花卉纹,胫部为仰变形莲瓣纹,足部为回纹。外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色调深沉,字体工整。

乾隆官窑粉彩瓷作大致可分为白地粉彩、色地粉彩和青花粉彩三类,在瓶类陈设瓷中以色地粉彩最为常见,白地粉彩次之,青花粉彩数量最少,而纵观整个清代御窑烧造史,青花粉彩器的烧造也为数不多,仅在乾隆晚期和嘉庆早期有略多的作品传世,之前及之后均十分罕见,因此青花粉彩技法既是本品在工艺运用上的成功之处,也是其稀缺性一个重要表现。另外,青花粉彩技法在工艺传承角度也有着重要意义,本品所采用的青花粉彩工艺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共同组成纹饰图案的装饰技法,与明代青花五彩可谓一脉相承,这可以说是嘉万五彩在乾隆朝的复兴和发展,在陶瓷发展史上亦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知本品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均极高,实为不可多得之佳器。

RMB 460,000

632清道光 米黄釉暗刻龙纹如意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长8.5cm

以瓷制如意,较为少见,此如意形体圆润,通体施米黄釉,型制一如三镶瓦子如意,如意头部暗刻云龙纹,中间瓦子暗刻双狮滚绣球,柄尾暗刻五蝠捧寿图案,柄身暗刻凤鸟纹,整器繁复多变,纹饰流畅,精美至极,显示出皇家富丽庄严的气派,如意柄底中间暗刻六字篆书“大清道光年制”。

“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玉、竹、紫檀等材料制作如意较为常见,瓷制如意少见,尤其道光一朝更为难得,佳士得香港2011年秋拍曾上拍一柄清道光瓷制黄地绿龙纹如意,可作参考。

参考:佳士得纽约20119月,编号1633

HKD 250,000-350,000

633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寿菊纹菱口盏托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无款,直径19.6cm

此盏托,高2.5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12.8厘米。盏托呈八瓣菱花形浅盘状,中央有一圈凸起的圆形托圈以安放盏杯,矮圈足,足壁外直内斜,双指不易拎起,有厚重感。砂底,露大片火石红,间有点状黑斑。其余部分通体施白釉,釉色泛青,两面均以釉里红绘饰花卉纹样。其中盘面有五道纹饰带,由外至内分别为:外圈边纹为一周忍冬纹带,次外圈的八枝折枝莲花纹和中圈的六枝折枝菊花纹共同组成主装饰纹带,在凸起的托圈边饰有一周莲瓣纹,而在托圈中央则单绘一枝莲花纹。在托盘的背面,绘饰着一周互不相连的仰莲纹瓣,共十六瓣。莲瓣肥大规整,两瓣之间均留白相间,显得十分疏朗,莲瓣的外缘,绘有一周正反相连成对的环绕回纹。

该盏托为八瓣菱花式,是元末明初除圆形之外的又一种优美造型。其正面的装饰图案层次多,花纹满,主装饰纹带中的莲叶纹呈螺丝状,菊花纹呈圆形,花叶瘦俏,比例得当,具有典型的明洪武时期装饰风格。而其背面的仰莲纹在莲瓣之间均有留白的间隔,则继承了某些元代瓷器的装饰遗风,与洪武间仰莲图案常见的相邻莲瓣共用一条边线的连续状笔法迥异。背面这种疏可走马的构图手法,与盘面皆采用连续纹样,类似密不透风的绘画技法恰成鲜明对照,体现了作器者的匠心独运。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制瓷艺人的重要发明之一,它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饰纹样,再罩以透明釉,于1200℃以上的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纹饰呈现出清丽的橘红色。然至洪武时期,釉里红工艺尚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所以可以在该盏托的釉里红发色上,看到暗黑、灰、红诸色并存的现象,纹饰的线条或有晕散,这是由于当时的工匠对窑室内燃烧气氛的把握尚欠火候,尚不能适当控制所致,所以烧造的釉里红色调未能达到清晰、纯正和统一的完美效果。直到永乐、宣德年间,方在烧成火候的把握及工艺的稳定性上取得一定突破,宣德釉里红成品上的发色即为纯正的宝石红。

这件釉里红莲菊纹菱口盏托具有优美的造型、敦厚的胎体、丰富的纹样和流畅的线条,应为江西景德镇明洪武御窑厂的典型产品。由于釉里红盏托十分稀少,因此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昂贵的经济价值,弥足珍贵。

参阅:1.《扬州古陶瓷》(扬州博物馆、扬州文物商店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图112

2. 《青花釉里红瓷识真》(黄卫文、蔡毅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图68

HKD 3,000,000-4,000,000

634清光绪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盆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体和殿制”,高11.5cm;直径17.2cm

此花盆圆形,敞口折沿,深腹,浅圈足,底有两圆孔,内施白釉,口沿及外壁施淡黄釉地上饰粉彩装饰,口沿面饰蝠衔铜钱间以蓝彩篆书寿字纹,口沿下饰变形回纹,外壁饰折枝芭蕉、芍药、松树两组,画法写意,晕染艳丽,营造出喜庆、吉祥的气氛和华美的意趣。底施白釉书红彩“体和殿制”四字篆书款。

此花盆造型敦厚圆润,色调浅淡,釉面莹润,粉彩色彩明艳,是晚清时期宫中实用的陈设器,原与纹饰相近的奁组合成一套,目前北京故宫仍藏有此盆的官样图案,可作参考。

参阅:《官样御瓷》,紫禁城出版社,P75

HKD 700,000-900,000

635清嘉庆 黄地粉彩御题诗纹盘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直径15.7cm

此盘呈海棠形,平底,下呈四条形足。通体黄地,口沿环饰金彩,盘内外壁复绘缠枝莲纹,间以金彩相隔,盘心海棠形开光内饰墨彩御题诗文:“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圆。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嘉庆二年)后有“嘉”“庆”印章款。底心黄地留白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相类可资参考者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之《也可以清心明清茶道具》。

清帝好茶,此种御制“佳茗头纲”器物为嘉庆一代一套烧制,形制为一海棠盘配一粉彩御制诗茶壶,乃典型清代嘉庆年间之御用茶具;亦有青花者,但价不及粉彩者贵。此茶盘造型周正,釉彩凝练,诗文工整,画工精致,不失为嘉庆粉彩器之佳作。

RMB 253,000

636清乾隆 矾红彩龙纹小杯 (四只)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高4.7cm;直径6.2cm

此小杯周正秀美,器壁轻薄,迎光可透,通体施白釉,莹润洁净。内壁光素,外壁的矾红彩描绘舞动的云龙与海水,口沿与圈足处各饰两道矾红彩炫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龙纹与众不同:做回首状,中间的十字云相隔,画面由此显得生动,别具特色。

此杯子仿清康熙器形烧制,据《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四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成窑宝烧红龙白碗一件、酒园一件。奉旨;将此二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证明此品种清官窑为仿明成化器所制。

该器形轻巧秀丽,白釉温润,为典型乾隆官窑品种。此种小杯虽然是常见日用小器,外壁所绘行龙纹也是官窑器常用的纹样,但所绘行龙纹略显与众不同:前一条龙作回首状,与后一条相呼应,两龙之间以十字云间隔,画面由此显得生动,这与一般碗、盘外壁所绘的两条动作一致的赶珠龙纹相比,形成鲜明对照。此种小杯传世成对已极为难得,此件为一套四只,更显罕矣。

来源:19651970年间购于香港,香港资深藏家收藏

RMB 1,150,000

637清雍正 粉彩花卉纹盘 (一对)

鉴赏之三百二十九 <wbr> <wbr>明清官窑瓷器 <wbr> <wbr>(六十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直径15.5cm

此盘足敞口,小器大样。碟心绘两枝折枝牡丹纹,画工规整,色彩鲜艳,画意疏朗;色彩鲜艳而不浓,柔和淡雅。

粉彩以雍正为绝美,雍正粉彩以“没骨法”绘花卉者最为有生机,与乾隆后之规矩繁复的粉彩画法格调大不相同。雍正粉彩没骨法受恽南田画风影响,釉彩交融,信笔点染,不作勾勒直接赋彩。

以此盘为例,盘中牡丹娇嫩欲滴,绿叶彩质透明,叶背之红筋掩侧其中。近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碗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盘成对传世,状态完美,极为难得。类似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资比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