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深处的福山村

 苏迷 2019-04-13

  江南三月,春光曼妙,油菜花开,香飘八方,寻觅村史,在追踪中泛舟起航。常熟市海虞镇福山村,从东汉就有建制,东晋的南沙县和梁朝的常熟县,县治都在福山,也就是说,一直到元明清这里都是历史重镇。没想到,一村之史竟如此波澜壮阔,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轨迹,这是我读了陆文龙先生《福山村史话》后深感震惊的地方。更没想到,那些散落在岁月深处的颗颗珍珠,在作者心灵手巧地精心串联中,竟也变成了一条通透水润、粼粼闪耀的珍珠项链。

  村落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但这些都必然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人事景物的经典符号之中。所谓“事”主要是历史故事、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所谓“景”主要是自然山水和人文风景等,所谓“物”主要是器物、动物、实物、食物等,这些事物的客体最终都要落脚到“人物”的主体身上,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就是人文化之的结果,或者是一种人化自然的存在。写好一个村,关键是要写好这里的人,作者在这方面下了许多功夫。上至帝王将相,中有文人商贾,下至贩夫走卒,千回百转,纵横捭阖,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门一窗、一柱一廊,许多都是他们的事迹、业绩和痕迹的遗存,在历史的风雨中,几经沧桑,风韵犹存,每每还如屋檐滴水,在现实中掷地有声!

  不管是散落在民间记忆中的故事,还是流动在人们口口相传之中的不同版本,对于作者来说,这些都是让他兴奋不已的宝贵财富。陆文龙先生在福山中学当过多年语文老师,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也充满深情,伴随着岁月跌宕的渐行渐远,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通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及执着的毅力,在芸芸众生中逐步理清思路,在纷繁复杂中坚持正本清源,累土九层,静水深流,潜滋暗长,力透纸背,体现出“全””深””细”的鲜明特色。所谓“全”,就是将可以收集到的内容,滴水不漏地纳入到书写之中。全书划分为山丘城廓、老街旧宅、村落圩田、河道桥闸、寺院庙宇、古迹胜景、名人轶事等八个部分,几乎是应有尽有,囊括所有。所谓“深”,就是突出历史的纵深感,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当我们看到福山总兵城中那些抗击倭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感觉这里不是生命的低吟浅唱,而是血脉偾张的昂扬华章。所谓“细”,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十分注意生活的质感。文字不事张扬,却处处格物致知。作者基本是按照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逻辑,打通了因时间隔膜而形成的理解壁垒,遵照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感悟的阅读心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烙在心灵深处的文化记忆,而这些记忆是与古街、古巷、

  古宅、古桥、古树、古路、古庙等具象联系在一起的。应该说历史的传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建筑,作者的许多故事都是因此而起,触目动心,叙事小心翼翼,描写从容淡定,让我们看到了这背后曾经的沧桑,以及历史本身的递进、转折、跳跃、升华等种种内在的变迁,就像波澜迭起的情节一样,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从赵宅、曹宅、褚厅、曹家楼、朱家老屋、马家厅院子、吴大梁故居等,可以看到这里的故事传说;从吊桥、新桥、下马桥、洞霸桥、江界桥、洞坝桥、江界桥、东香花桥、西香花桥等,可以看到这里的前世今生;从城隍庙、界宇庙、关帝庙、龙王庙、天妃宫等,可以看到这里的信仰变迁;从古钟、将台、瑞竹、三潭、四穴、石龙、聚福塔、范公闸、康熙闸等,可以看到这里的来龙去脉。作者还通过有声有色的笔墨,自告奋勇地当起向导,带领着我们走进了福山村,重睹旧日芳华,遇见邻里人家。这里有陆家小楼、陈生师面店、吴省三南货店、陶宗庆南货店、张杏生茶馆和龚振声布店等。考证一段历史,不如发现一个故事,所到之处,最不缺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听来就如倒啖甘蔗,反而会慢慢地甜,慢慢地品。

  这些文化记忆,都是围绕福山村的文化根基来展开的。虽然是一村之史,却没有受一村之地所束缚,作者时常会从更高的角度来俯瞰福山文化,因此我们站在福山的村口,也可以常常去眺望更为广阔的文化世界。这应该说得力于作者非常注意两个链接:一是与历史链接。比如孟姜女过福山,翁同龢福山吃鲥鱼、吴文英咏大明寺,通过这些大名鼎鼎历史人物的帮带,不断接近或靠近传统文化的中心。二是与传说链接。雍正用自己的女儿和陈阁老儿子进行掉包,这个传说在民间一直甚嚣尘上,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索性就沿着这条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本书也是以这个传说为起点,继续把故事有声有色讲下去。因为常熟濒江临海,遇到台风,洪水倒灌,殃及百姓,乾隆下江南时来看妹妹,答应妹婿蒋溥的请求,要给常熟修一条江堤,拦住洪水的屡屡侵犯,造福当地百姓,但这个江堤修成后却对福山村大明寺的“鹤颈”形成掐住之势,仙鹤因此不能喘息,腾空而起,一直向南飞,到杭州灵隐寺前歇下,化成一座山峰,人称“灵鹫飞来”,也就是飞来峰。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现代文化的根基。对其历史抢救不仅在于物质性的更在于精神性的,它们是继承发展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对于那些悬空已久的待答试卷,如果不能填写准确的答案,把那些遗存的和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古迹旧物用文字照片记载下来,那么乡村就会失去遥远的记忆,又怎么在历史的保护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呢?作者的高度使命感来自于海虞镇党委高度的责任感,他们不谋而合,携手同心,不仅没有错失良机,而且抢占了先机。盛世修志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未来的大事,这本书在存史、资政、育人等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陆文龙先生的《福山村史话》让我们不仅感受着福山人文的源远流长,也领略到了福山文化的多姿多彩。初见动情,再读怀念,《福山村史话》,让一份乡情沉淀在时光深处,镌刻于字里行间,与生俱来,历久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