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zjh6906 2019-04-13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我国面临科技、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面临国际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这一切归根到底将取决于教育。而现在教育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忽视德育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劳动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一些教师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这种割裂德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联系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有觉悟、懂技术的劳动者。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育魂,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产实际,结合劳动技术学科自身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劳技课多功能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实施新德育有机有序地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德育融于智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拥有高尚的人格。这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捕捉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创设情境,把德育自然、有机地融入到教育之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凭空而谈,必须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而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和利用德育因素,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等各种形式,向学生灌注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品德,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契机,找到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素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只要我们在课堂中抓住每个机会,有意识地强化德育,一定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讲究技巧。对于中学生来说,单纯的说教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使德育融于教学过程中,要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些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达到寓德于教的目的。
  
  二、结合劳动技术课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劳动课同其他文化课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实践性强,二是教育性强。劳动实践是思想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又寓于劳动实践之中,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1.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娇、骄二气。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和娇惯,在家里他们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娇气十足,懒惰任性。我们利用劳动技术课,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从而不断克服娇、 骄二气,克服依赖思想。?
  
  2.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使他们学会家务劳动的本领,逐步学会当家理财,懂得孝敬父母,为家长分忧。
  现今绝大多数孩子家务活不愿干,不会干。我们利用劳动课,教学生怎样做家务,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做家务劳动的指导老师,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们在“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争当妈妈好帮手”活动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当家理财的不易,从而进一步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的道理。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打扫卫生、清理校院、植树种花等公益劳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并逐步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用自己的劳动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4.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光荣,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劳动技能竞赛或表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观念和创新精神。
  中学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正确道德信念的重要时期,劳动技术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共产主义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只要从学科教材的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劳动技术课教学,能进一步使学生树立劳动观点,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果实、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克服怕苦怕累、自由散漫、自私自利等毛病;组织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还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幸福,认识到劳动的伟大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自觉自愿地做一名普通劳动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