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关于清明的小诗,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却别有一番韵味!

 江山携手 2019-04-13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在古代清明节也被称为寒食节,其实原本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节日,但是由于寒食节就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所以渐渐地改为了在清明节扫墓,而真正使得扫墓祭祖成为清明节传统的原因则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的时候,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就此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而提起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恐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唐朝诗人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这首诗几乎人人都能够脱口而出,那么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关于清明的诗作,虽然题材都为清明但却别有一番韵味。

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诗的大意是: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傍晚时分笙歌都已停歇,游玩的人们也都准备归家,而此时的广阔树林便再次成为了流莺的栖息之所。

诗的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开篇即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同时也对清明时节的环境进行了描写,梨花盛开,和风吹拂,天气有何等的温暖自不必去细说,梨花开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般情况下会一直盛开到四月。风吹花落,那雪白的梨花有的在枝头绽放,展现出无边的盎然春意;有的随风飘落,仿佛知道清明时节是人们扫墓祭祖的时候,而为之飘落,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极美的春日盛景。

诗的第二句“游子寻春半出城”则是表现了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踏青,清明节正值气候温暖的春天,清风拂面、阳光正好,正是人们外出踏青的好时候,这里的“寻”则是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以及不忍让春天就此离去的不舍之情,而“半”在这里是虚写,代指绝大多数的游人,同时也是对踏青时的热闹景象的一种表现。

诗的末尾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是要放到一起来看,在日暮时分,外出踏青游玩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多半也是感到了乏累,笙歌的响声停歇了下来,人们也是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等待踏青的人群离开之后这广阔的杨柳树林就真的安静停歇下来了么,并没有,此时的树林之中迎来了他们夜晚时分的主人,那是一群非常活跃的黄莺,白日人群的喧闹是他们无法在此处畅快的穿梭嬉戏,但在此时此刻,此地就是它们最好的乐园,而春天的盎然生机仿佛也随着黄莺们扑面而来。

这首诗虽然语言朴素,无任何华丽的修饰,但是正是这种白描的手法才更加表现出了诗人的功力。全诗字数虽少,但是内容含量却很大,从白天之时一直写到日暮时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观察力也是非比寻常,否则又怎能以白描的手法将画面表现的如此细致呢?如果你也喜欢这首诗欢迎与小编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