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0oouuu 2019-04-14

 

鼐(nài),本义大。特指:大鼎、头鼎。古代周代天子用九鼎,诸侯最多可用七鼎,大夫最多可用五鼎,元士最多可用三鼎,可用一鼎。平民百姓无权用鼎。

基本信息

拼音:nài

部首:丿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4

五笔86:EHNN

五笔98:BHNN

仓颉:NSBUL

笔顺编号:53251115132125

四角号码:17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F10

基本字义

● 鼐

nàiㄋㄞˋ

◎ 大鼎。

详细字义

◎ 鼐 nài

〈名〉

形声。字从鼎,从乃,乃亦声。"乃"义为"重复"、"再度",引申为"一系列"。"乃"与"鼎"联合起来表示"同一系列的青铜鼎"。

本义:列鼎。

特指:大鼎、头鼎。

说明:周代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士用一鼎。平民百姓无权用鼎。这些鼎往往形制、花纹相似而大小不同,它们的尺寸依次递减,排列起来,就是所谓"列鼎"。这套用鼎礼制被称作"列鼎制度"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鼎字部】鼐 ·康熙笔画:15 ·部外笔画:2

【唐韵】奴代切【集韵】【韵会】乃代切,$音耐。【说文】鼎之绝大者。【广雅】鼎绝大谓之鼐。【诗·周颂】鼐鼎及鼒。 又【广韵】奴亥切【集韵】【韵会】【正韵】曩亥切,$音乃。义同。 又【集韵】宁邓切,能去声。大鼎也。

《说文解字》

【卷七】【鼎部】鼐

鼎之绝大者。从鼎乃声。《鲁诗》说:鼐,小鼎。奴代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