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进喜应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经验

 chi_ping 2019-04-14

赵进喜教授临床应用升陷汤经验独到,他认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关前尤甚为使用本方的明确指征,同时强调除“大气下陷”外,肝郁、痰饮、血瘀、气逆等导致的胸闷、气短等症,则需通过辨证以鉴别。该文对于大气陷下证的辨证以及升陷汤的应用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摘要]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首创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赵进喜教授临床应用升陷汤,认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关前尤甚为使用本方的明确指征,同时强调除“大气下陷”外,肝郁、痰饮、血瘀、气逆等均可导致胸闷、气短等症,需结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论详参,不可忽视辨证的过程,注重类证、类方的鉴别。总结赵老师对大气的内涵、大气下陷证临床表现及鉴别,以及应用升陷汤的经验,并列举有效医案。

“大气下陷”为近代名医张锡纯在研究《内经》的基础上,结合《医门法律》内容所提出,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大气下陷”的病因、临床表现等做了详细阐释,并提出以升陷汤作为治疗大气下陷证主方。赵进喜教授为北京市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强调辨体质、守病机、辨方证、选效药,灵活运用经方、时方治疗内科杂病。赵老师临床擅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肾脏等多系统疾病包括急重症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总结赵老师的临床经验,对升陷汤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应用进行整理归纳。

1  “大气”的理论内涵

“大气”首载于《内经》。《素问·热论》说:“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曰已矣。”此处“大气”指外感邪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此处“大气”指维持人与大地在太虚之中位置稳定之气。《灵枢·五味论》说:“谷始入于胃……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此处“大气”指胸中之气,为张锡纯“大气下陷”的理论根据。可见“大气”一词在《内经》中多次出现,但其内涵有别。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灵枢·邪客》总结宗气的生理功能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张锡纯认为:“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故郑而重之曰大气。”赵老师认为:大气在生理上首先与心肺二脏关系密切,心主血脉神志、肺司呼吸朝百脉,肺脏的呼吸功能、心脏的行血功能都需靠大气维系,其次大气的升举支撑功能与体内脏器位置的稳定相关。

2  “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

临床运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首先应明确其临床表现。大气的病理状态即为“大气下陷”,大气一陷,血脉不能运行,呼吸不能相续,则一身的气血将难以布散,五脏六腑、肢节百骸将失去充养。在头则清阳不升、脑髓失养可出现神昏健忘、头晕目眩、神疲困倦;津不上乘可出现咽干作渴;在胸腹,宗气不足,出入废绝,可出现气短喘息、呼吸困难、胸中满闷、心悸怔忡;脾肾阳气不升,可出现肢体痿废、二便失禁、癃闭身肿、女子崩漏、内脏下垂、脱肛等。而大气初陷时表现为阳气郁而不畅,即陷后阳气蓄而欲宣,可见寒热汗出。其典型脉象为脉弱关前尤甚或叁伍不调,为心主血脉异常,脉体不充、心律失常所致。张锡纯对大气下陷证的临床症状评价为“种种病状实难悉数,其案亦不胜录”,大气一陷,当升者陷,当荣者枯,其症虽多,莫不有关于此。

3  升陷汤的临床应用

3.1  升陷汤组成与方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组成为: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方中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而以知母凉润制黄芪之热,一升一降,有覆雨翻云之妙,不用知母则疗效降低。柴胡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三味药共同升举大气。该方加减方法:气虚严重者加人参数钱,培补元气,又可加山茱萸数钱,起固守元气之用。下陷严重,出现腹部坠痛等中下焦症状或脏器下垂者,可倍用升麻增强升举力量。赵老师应用升陷汤,黄芪用量18~120g,知母9~12g,柴胡6~9g,桔梗5~9g,升麻3~6g,常加葛根、丹参、当归、川芎等加强通利血脉作用,肾虚明显者常加杜仲、桑寄生、熟地黄、山茱萸等补益肾气,临床效果显著。

3.2  升陷汤临床应用指征  

赵老师认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关前尤甚为使用本方的明确指征。因大气与心肺关系最为密切,此为大气下陷最典型的临床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可见宗气具有鼓舞心脏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心脏功能关系密切,心功能下降、心律异常均为应用指征。结合现代临床,升陷汤主治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涉及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病变、呼吸衰竭、休克等急慢性疾病,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风湿免疫系统等各系统疾病表现大气下陷者,亦可应用升陷汤。

3.3  升陷汤应用鉴别  

赵老师强调,除大气下陷外,肝郁、痰饮、血瘀、气逆等均可导致胸闷、气短等症,需结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论详参,不可忽视辨证的过程,注重类证、类方的鉴别。

3.3.1  与中气下陷鉴别  鉴别此二证,需鉴别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与升陷汤之应用异同。两方组方、功效相近,所治病症,如身热恶寒、心烦懒言、喘、渴、阳虚自汗等又多有重叠,其原因一是脾胃之气下流、阴火上冲时可出现上述症状;二是“大气”在《内经》之中具有多重含义,后世诸家又鲜言及大气,限制了李东垣对“大气”的理解。赵老师认为,中气下陷实含大气下陷,又同时包含脾胃下流、阴火上冲的病机,侧重中焦脾胃,虚中有实,用补中益气汤甘温升阳除热;张锡纯提出的大气下陷证,为宗气虚陷,呼吸枢机已危,一身之气难维,实为中气下陷证的重症,侧重于上焦心肺,纯为虚证,用升陷汤升阳举陷。证见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等阴火上冲症状或腹胀、泄泻、纳呆等脾胃气虚症状明显时,当用补中益气汤;若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明显,而无脾虚、阴火表现者,当用升陷汤。临床应用升陷汤时,可与补中益气汤合方加减,灵活应用,加白术、陈皮等健脾助运。

3.3.2  与寒饮结胸鉴别  二证皆可见胸闷、气短、脉象微细迟弱,但寒饮结胸者多伴有畏寒、心中觉冷,常自觉有物重压堵塞感,寒象明显;大气下陷证则胸闷气短以自觉呼吸困难、难以顺接为特征,无明显寒象。故以胸闷特点为主要鉴别点,若为寒饮结胸可选用理饮汤、苓桂术甘汤、三物小白散等以温化痰饮。

3.3.3  与肝郁气滞鉴别  二证皆可见胸闷、气短,但肝气郁滞多见善太息,叹气后胸闷多可暂时缓解,无大气下陷证呼吸困难的表现,且常伴见口苦、咽干、脉弦等少阳证典型表现及痞满、反酸、嗳气等肝胃不和表现,可应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治疗。

3.3.4  与胸膈血瘀鉴别  二证皆可见胸闷、气短、心悸等症,但胸膈血瘀证特点为胸闷不任重物或胸闷任重物方可缓解,此外常伴见头痛、胸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夜间身热、舌质紫暗、脉涩等血瘀表现,多夜间加重,非呼吸困难所致,治疗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剂。

4  临床验案举例

 

患者男,66岁,2004年9月8日初诊。胸闷气短1年,1年前患心肌梗死、冠心病、2型糖尿病。刻下:胸闷气短,动辄加剧,偶有胸痛,疲乏少力,饮食、睡眠可,二便调。面黧黑,舌紫暗有瘀斑,苔腻,脉细弦。辨证:宗气虚陷,气滞血瘀。治法:益气升陷、理气活血。处方:生黄芪18g,知母12g,柴胡9g,桔梗5g,生薏苡仁25g,葛根25g,丹参15g,当归12g,川芎12g,鬼箭羽15g,桃仁12g,红花12g,赤芍、白芍各25g,枳壳9g,益母草12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西药继服。2004年12月15日复诊:胸闷气短明显改善,胸痛少有发作,舌暗脉细,加用益气养阴之品,至2005年1月13日,胸闷、胸痛已无发作,血糖稳定。

按: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一般多从痰浊、血瘀的角度治疗,瓜蒌薤白白酒汤、血府逐瘀汤等是常用方剂,实际上临床属大气下陷者也尤为多见,胸闷、呼吸困难明显时,当以升陷汤为基础守方治疗,宗气旺则血脉亦通,同时配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患者女,56岁,2001年2月21日初诊。胸闷气短心悸半年,糖尿病5年,糖尿病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刻下:心悸胸闷、气短不足以息,咽干,咳嗽有痰,乏力,纳差,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口唇紫绀,舌暗苔腻,脉沉细无力,叁伍不调。辨证:宗气虚陷,血瘀水停,兼有痰浊。治法:益气升陷,兼活血、利水、化痰。处方:生黄芪18 g,知母12 g,升麻5 g,柴胡5 g,瓜蒌12 g,清半夏

9 g,丹参15 g,枳壳10 g,白术12 g,桂枝6 g,茯苓15 g,猪苓15 g,石韦25 g,水煎服,日1剂。配合呋塞米利尿。2001年2月28日复诊:自觉已无心悸、气短、胸闷、咳嗽,咽干、纳差好转,仍脉律不齐,减猪苓、石韦等利水之品,合生脉散、香苏散继续治疗,至2001年3月28日食欲、体力、精力转佳,生活可以自理。

按: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胸闷、呼吸困难为主症,大气下陷为基本病机,以升陷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心功能不全水肿者多配五苓散化气行水,亦可配伍葶苈子、桑白皮等泻肺行水;伴呼吸系统症状时可配合二陈汤、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如伴快速房颤常配合五参汤、生脉散益气养阴复脉。

患者女,74岁,2011年1月29日初诊。胸闷气短3个月,既往肾脏病史,肺纤维化,腋下淋巴结肿大。刻下: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咳嗽,咳痰色白,纳差,舌暗红苔腻,脉细弦。辨证:大气下陷,痰郁阻肺。治法:益气升陷,化痰活血。处方:生黄芪30g,知母12g,升麻6g,柴胡6g,黄芩9g,连翘12g,当归12g,陈皮9g,清半夏12g,桃仁12g,炒酸枣仁12g,牛蒡子12g,灵芝15g,浙贝母9g,太子参15g,生薏苡仁30g,麦冬12g,山茱萸15g,五味子9g,丹参25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g,水煎服,日1剂。2011年5月25日复诊:服药月余症状明显减轻,服药2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自行停药。近期气短、咳嗽复作,宗原方服药月余后症状控制。但患者未能坚持服药,1年后因外感诱发呼吸衰竭不治。

按:肺纤维化、肺间质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是以气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中医“肺萎”范畴,为疑难痼疾,难以速效,大气下陷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治宜益气升陷、化痰活血,多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配伍生脉散、二陈汤、消瘰丸、桃红四物汤等加减,可有效缓解症状,坚持服药可带病延年。

5  结语

本文总结赵进喜老师临床应用升陷汤的经验,认为升陷汤可广泛用于各系统属大气下陷之疾病的治疗。应用升陷汤首先应理解大气下陷证理论内涵,抓住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几个主要症状,鉴别其他证候。应用本方时不需拘泥于原方,临床实际常伴有血瘀、气滞、痰湿、阴虚、阳虚等证候,可根据具体证候的不同,配合相应的治法。使用升陷汤治疗心肺疾病时,因大气下陷常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始终,不可见效停药,应守方加减坚持治疗;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时,可以视疾病的具体情况,待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缓解后,以原发疾病的基本病机为主继续治疗。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升陷汤的临床应用,更好地将升陷汤运用于现代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