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农耕和游牧

 昵称55301288 2019-04-14

历史上,历朝历代,往往上演着中原农耕文明和周边游牧文明的对抗和融合。从周天子被董卓的西凉兵残破京都,到秦汉和匈奴的长期对峙,到晋朝的五胡乱华,到唐王朝和吐蕃的多次较量,到宋朝和辽,蒙,西夏的多年战争,到明朝和蒙古的交锋不断。可以说二者是长期并存对抗。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生存和生产方式来说,中原王朝的人群以汉族为主体,而汉族主要以农耕立足,发展,社会的发展繁荣都是以农为本。而游牧民族不事农耕,以游猎畜牧为生。

从居住环境来说,汉民族讲究安土重迁,建立村落,城市,作为自己生产生活的场所,而游牧民族则是居无定所,追逐水草而居,毡房马车,不建立固定的房屋居所

从文化上来说,中原居民世习礼乐,受儒家影响,讲究文质彬彬,而游牧民族以用武为尚,全民皆兵。

从统治方式上,中原王朝采用郡县保甲制,辖下之民都编辑籍造册,纳赋采税,不可随意流动。而游牧民族则是部落联盟方式。

农耕民族如果吸收了游牧民族的雄健勇武,为文弱的性格中注入刚健的精气神,那么军队战斗力就可以迅速翻倍。农耕民族军中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加上野战和城防的结合,那么实力往往可以吊打游牧民族。历史上秦国 保周驱戎,辟地千里,后又收义渠为国民,居民以耕战为习,勇武尚功,所以秦国军队能席卷天下,扫荡六合,后来蒙恬能却匈奴三十余里,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造了赵国骁勇的骑兵。后来,汉武帝实行马政,同样是一扫颓势,几十万铁骑打的匈奴几乎灭亡。

但游牧民族如果不能保持自己尚武勇猛,吃苦耐劳的本性,相反,去习得一些安逸享乐的不良习性,也会迅速堕落。北魏鲜卑族统治者抛弃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很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蒙古人打天下后,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性,虽然丢掉了王朝,但退回到蒙古草原依然是草原上的娇子。

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断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中国人民勤劳又勇敢,礼仪谦让但又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丰富了我们的民族大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