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过去的三天在一种期待的情绪中选择了大宰治的《人间失格》,却没想到在一种抑郁的情感中读完了这本书,今天还是没有能从一种消极的情绪中缓过神来。 ![]() ![]() 太宰治 读完《人间失格》后,陷入一种压抑状态是通常反应,但又不能不被其吸引。39年的生涯,经历5次自杀,一生中与5个女人的5段关系,结局都让人唏嘘,恐怕他的传奇的人生更是让无数人被他吸引的原因吧! ![]()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讲述了一个极度“讨好型人格”的内心挣扎过程,主角叶藏似乎在长时间的挣扎过程中看透了很多事情,虽然如此却又看不惯他所谓“看透的”事情,因为他觉得他在讨好时是虚假的,这个世界更是虚假的,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伪君子的角色,各个都似乎掌握着尔虞我诈的上乘武功。 他认为这样的讨好状态是一种病态,但是逐渐自己又变成了那个“病态”的人。
可是反观主角自己,他恰巧又是这样的一种人格,他害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别人的指责,甚至于将别人对他的指责当做是圣旨或者真理。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
具体的,不再剧透,请谨慎阅读!下面说想法: 个人觉得,叶藏不光是太宰治自己,也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叶藏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每个人在步入社会之前的认知状态暂且称之为“理想化状态”,之后的状态称之为“现实化状态”,人的成长总是从理想化状态向现实状态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的人认清了现实并接受这样的转变,最终活出了精彩的自己(罗曼罗兰),但是有些人认清了可接受不了,于是开始沉沦(大宰治自己)。 曾经表示讨厌太宰治的三岛由纪夫在读罢后,受到一种异常的、亲近的感动的同时,对那个将「人间失格」作为自己人生最后任务的太宰治、对那个在自杀前第一次倾诉真实的太宰治产生了一种悲切的共感与难以言喻的哀伤。
![]() 三岛由纪夫与太宰治 或许三岛从那时候起,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真正的小说、真正的文学从此彻底启航了。
我想,奥野健男的评价最为切题,因为我们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懦弱自卑的一面,在看过《人间失格》之后,仿佛被无情的击中而又无法回避。 不论太宰治为何自杀,为情?为己?还是为看不透的世界?这里不再考究。《人间失格》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不应该仅仅是悲伤抑郁的情绪,更应该是如何去调整自己,每当遇到看不惯但又不能不接受的事实后应该怎样让自我永远平常心。 ![]() 我们不应害怕被别人戳中心窝,因为这就是成长。一些事情总要经历,一些痛苦必将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