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界,有一种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植物。 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叶卵状或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花黄色或紫色。 总状花序1至数枚,在秆顶常成指状排列。小穗成对着生于总状花序轴的各节,颖果长圆形。 这就是荩草,诗经中,称呼它为“王之荩草”,翻译成白话:意为王的忠臣。为什么荩草会获得此加冕呢? 原来,荩草的根特别长,无论如何拔它,甚至用锄头深挖,也不能将它们铲尽,就是要深深地拥抱住大地。这种精神,用“忠诚”二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后来的皇帝对这个词大加赞赏,于是荩草得以荣登御花园。与如今在婚床上撒桂圆大枣,喻早生贵子类似,皇帝看着它们,就似看到了满朝的忠臣,寓祈求忠臣遍地。 作为臣子,仅仅忠心当然不够,还要有能力,更讨皇帝欢喜。荩草正如有能力的忠诚,不仅在精神上为皇家带来满足感,还为皇家带来实质上的用处,是染色剂。 皇帝所穿衣服的御用颜色“黄色”,就是将布放到荩草的汁液里染出来的。这是由于荩草的色素成分为荩草素 ,是黄酮类化合物,可用直接法染棉、毛、丝,得到鲜艳的黄色。在古代,这是皇帝的专属色呢! 如今,荩草的染色功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忠臣的说法也不被许多人知。所以荩草留给人类的,除了观赏价值,便是其药用功效了。 由于荩草属在全球约有20种,中国有10种,所以按地区和种类的不同,有马耳草、饭包草、竹叶菜等别名。每种荩草的药用部位都为全草,味苦,性寒。具体运用,在各地区的草药志中有不同记载。 1、治气喘上气:马耳草四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2、皮肤瘙痒,或长疮癣:用荩草60克,水煎外洗即可。(《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小便不通,淋沥作痛:取(竹叶菜)30-60g。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4、治赤痢:鲜(饭包草)全草60-9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疔疮肿毒,红肿疼痛:取鲜的(竹叶菜)全草一握。以冷开水洗净,和冬蜜捣匀敷贴,每日换2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痔疮:饭包草适量。煎洗患处。(《河北中草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