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是普通二本毕业,之后工作大概一年后辞职,4月份正式准备考研,报考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总分365,政治72,英语二75,数学一103,结构力学115。 虽然每一门的成绩都不高,但我想谈谈从考研初试到复试整个过程的个人感悟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篇文章会比较长。 心态问题是贯穿考研始终的,但是一开始有必要重点说明一下。考研后期,心理和身体上都会感到疲惫,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 考研可以看作是一场旅行,良好的心态可以保证你在旅途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景,你都能以平常心对待,遇到好的风景,不会高兴的得意忘形,遇到不好的风景,也不会心生怨气。如何树立正确的心态?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自己定位。准备考研前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主要看自己本科学习情况,但也不绝对),通过复习自己又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主要看自己复习的效果),可以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只有对自身有合理的地位,才能有合理的期望,不至于最终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关于如何判断所报学校考取的难度,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目标院校查看每年的报录比或者录取的分数线)。 2.要正确认识考研的目的。考研目的很多,大概可以分为:看到别人考,所以自己也考(错误的想法);不想就业,想在学校宽松的氛围里,再放松几年(错误的想法);想求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想走科研道路等。 3.要有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有了正确的规划,才能知道自己各个复习阶段该做什么,才能有好的心态,不至于扰乱自己的节奏。 相信很多同学对于第1、2点可以有正确的判断,这里我重点说一下第3点,复习的规划。好的规划可以有效的提升复习的效率,很多人考研之前,对考研没有具体的认识,脑子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想到考研,往往在大脑中浮现一幅拼命学习,废寝忘食的学习画面。这没有错,只是,你要如何正确的“拼命学习”,这就需要规划。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大的阶段,一般说来,初试准备时间长,任务重,又可以说是考研中复习中的“大头”。初试又可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每个人对三个阶段定义的具体时间不一样,这要取决于个人复习的进度。 一般说来,基础阶段是从现在到暑假,强化阶段是暑假到11月前,冲刺阶段是11月到考前。 基础阶段 基础阶段就是打基础,对基本概念能烂熟于心,并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建议直接做张宇老师《张宇高等数学18讲》,或李永乐老师《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或者,或者汤家凤老师《考研数学复习大全》。以上三本选一本即可。推荐买最新版的,因为每年都会有改动。某宝、某东均有售。 张宇老师,讲课负责,幽默生动,插穿各种知识,让你听得懂,记得牢。 李永乐老师,讲课满满的知识点,只讲概念和题目,很负责,称李老师是“线代王”,他的线代讲的很好。 汤家凤老师的课我没听过,不做评价。 如果看视频,建议高数跟张宇(配合18讲)或汤家凤(配合复习大全),线性代数跟李永乐(配合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论跟曹显兵(曹显兵老师名气不大,但是概率论讲的很好,配合他的辅导讲义,效果很好,强烈推荐)。还有一点,上面说到的复习资料,从复习开始到考前,要过三遍。 对于18讲和复习全书 二者相同点:题目大多来自考研真题或是改编的题目,不超纲,覆盖范围恰当,但全书覆盖更为全。 二者区别:高数18讲相对于复习全书,题型设置新颖,题目有一定的技巧性,但易上手;复习全书题目综合性强一些,初次做的时候会感觉比较难。 建议:我用的是18讲,看谁的视频建议跟谁,或者都做,也可以选一个,然后等别人做完了,看谁与你用的不一样,借过来只写他圈的题目。 强化阶段 强化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这个听起来有点大,到底什么是“网络结构”?简单的说就是,看到一道题目,你知道题目考察知识点,并且可以马上联想到涉及知识的所在章节。我认为,如果做题目的时候,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这个阶段,你的反应速度可以慢一点,但是必须能知道考察的点是什么! 推荐用书,张宇老师的《题源探析经典1000题》或汤家凤老师的《接力题典1800》,(以上二选一),李永乐老师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必做)。 冲刺阶段 冲刺阶段就是做套卷了,目的很明确,就是练习速度,反应能力,在强化阶段没有完成的东西,冲刺阶段一定注意!这个阶段能最终达到一种状态,将考研数学看作一种“体力活”!(而且越早达到这个状态越好)什么意思呐,就是说,各种知识点、各种题型都非常熟悉,做题的感觉就是在写数字。 如果复习进度很快,建议最好每一套卷子都按照模拟考场的状态进行(8点30-11点30,中间不休息),如果进度一般,建议把选择性的进行模拟训练。 这个阶段的推荐用书,张宇老师的《真题大全解》,《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如果有时间《最后4套卷》也做做,汤家凤老师的《绝对考场最后八套题》,李永乐老师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李正元老师的《数学预测试卷》(即400题),合工大的超越五套卷(某宝有卖)。 冲刺阶段做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市面上常见题目都做了,另一种是做好其中的几种。这个看个人情况吧,适合自己最好。 关于数学,说几点。 1.不管什么时候,做题目要认真,一道一道题目来,不管是例题还是习题,一定要真真切切的动手去做,不要只看! 2.数学的复习靠的是扎实,熟练,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考研的数学,很大程度上是考熟练度。 3.数学始终要摆在整个复习过程的核心位置。 首先说明一下,我的英语复习并没有严格区分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以及冲刺阶段。希望大家根据个人情况规划。 英语的复习相对于数学容易些,主要是英语所涉及的题型不多,而且做题的套路变化不大。 从周围人考研英语情况来说,考研英语最终能达到哪个分数阶段,与你是否通过四六级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没有关系,而与合理的规划,不懈的坚持,做题的技巧(但不要依赖于技巧)等有关系。 单词在复习的每个阶段都不能停下,有的人记忆好,能记得住,有的人就记不住(比如我),记得住当然是极好的,如果记不住怎么办?我的方法是多看,多读。我说的也许不具体,希望大家能在实际操作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单词书的推荐 新东方绿皮书,(书比较大,词汇大多选于早年真题,但比较全),这个有便携版,恋恋有词(覆盖近年真题词汇,但词汇量少),红宝书等 关于阅读 做真题即可(真题推荐黄皮书或者考研真相、考研圣经)。阅读是考查单词、长难句以及逻辑的题目,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我没有专门看有关长难句的视频,如有大家觉得需要,可以有选择性的看看。阅读的视频可以看看新东方、文都或者其他机构,你觉得好的老师的,都可以。我看的新东方的,李旭老师或者唐迟老师都可以,各有特点。 阅读你可以一个人去慢慢读,但是考研阅读是有一些技巧的,不妨听一下,至少能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考研阅读。但是要注意,不要依赖技巧! 关于作文 英语作文,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也有时间,可以提前开始练习。我当时是11月开始的,常见的话题都写写!(我只写了几个话题,然后考研恰好考的是我没有写过的。。。)英语作为的押题,推荐朱伟老师的“小黄书”。 关于完形填空 做真题即可。这个题型往往是考场上最后写的,很多人建议随便蒙。我的建议是,英语一的同学,如果真的没有时间了,别无他发,蒙吧。如果是英语二,不建议蒙,英语二的完形,比较简单,一般读下来就能做个差不多。当然要根据个人情况! 政治的复习一般来说也不分阶段。通常的做法是10月开始。 我的建议是,暑假也就是7、8月可以开始,每天一个小时即可。把“马哲”“毛中特”跟着视频过一遍。推荐陆寓丰老师(人称“腿姐”)的视频,她是90后吧(好像是),南京大学博士,讲的不错,切中要害,分析透彻,能很好帮助理解以及做题目。书的话推荐,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炼,看了这本书,教材不用看。8套卷、4套卷必买,其他的选择性购买! 暑假过后开始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有时间的话建议刷两遍。11月的8套卷,12月的4套卷。其他老师的模拟卷可以不看。 还有一本书叫《风中劲草》,这本书把所有考过的知识点都写出来,可以买来看看。另外腿姐的背诵也不错。大家可以根据情况买。别买太多,真的没时间看。 专业课是结构力学,郑州大学的专业课不难(虽然我考得一般。。。),都是基本概念题,而且和往年的题目类型都是一样的。 我是暑假开始复习专业课的,先把教材看看(我看的是朱慈勉老师编写的那本,用学校指定的或者主流的教材即可),注意概念。之后看的是于玲玲的《结构力学》,后来也看了郑州大学樊友景老师编写的参考书,最后是历年的结构力学真题。 郑州大学的复试占综合成绩的40%,具体折算方法,每年复试通知都会有,我想说的是要重视复试。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笔试。内容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议买近几年的复试真题,题型一样,甚至有一样的题目。考查的也都是基本的概念,把教材看一看,做些题目基本没有问题,建议使用推荐教材或者是主流的新版教材即可。 面试。面试的主观性比较大,时间大概是二十分钟,进去之后先是用英文做自我介绍,然后旁边会有老师给你一本《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用英文告诉你翻到某页,读一段,之后翻译。今年我翻到了“钢结构”那章,我只翻译了大标题和一两句正文,其他的真不会。然后五位老师开始问你专业课问题,可能还会用英文问你,然后你要用英文回答。 我的面试成绩不好,主要原因是,英文翻译不好,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其实还是不会。。。),建议把本科所有学过的专业课都看看,因为面试问题都是随机的,老师想到哪里就问,还有可能会问你所选导师的研究方向的问题。另外回答问题不要紧张,语速不要过快。 问题一:要不要租房? 我的建议:我是工作之后辞职考研,所以我是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的。 关注这个问题的应该是往届生,如果是二战的,我建议最好找一个在学校附近的房子,方便去学校复习,当然只要是你所在城市的大学就行,不一定非要是自己的学校。 关于应届生要不要租房,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们宿舍休息环境还不错,可以保证晚上休息好,同时是又有一起考研的小伙伴,可以不用租房,在宿舍住就可以,早上六点半左右去教室,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回到宿舍。 如果你想着通宵学习,或者学到凌晨,那可以租房(但是即使租房,我没遇到通宵学习或者学到凌晨一点两点的)在外面住,但最好和同学一起租,既便宜又安全。也不要租太偏的地方,安全第一!!! 暑假的时候,学校一般都允许考研学生留校住宿,这个最好提前问一下学长或者导员,确认一下。 暑假有的地方比较热,宿舍没有空调,如果担心休息不好,也可以租个有空调的房子(只在暑假租即可)。一般午休都在教室,所以不要想着回住的地方休息了,否则很容易睡过头的。 问题二:找不到考研教室,怎么办? 我的建议:首先问一下考研的学长,多问几个,看他们怎么解决的,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多去本学院的教学楼转转,哪些教室空着,能不能进去。 如果找到空教室,记得不要一个人呆着,最好几个人一起,安全!!!也不要都自己占了,要允许别人去学习!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当然人不要太多了,太乱也不好,自己把握! 如果实在找不到,去图书馆吧,没得选了,暑假一般也会开门。 问题三:是二战还是工作? 我的建议:很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分析,自己哪门没考好,为啥没考好,是什么原因,是没准备好,还是时间没安排好,复习是时间安排比例不对,还是说,自己竭力准备了,准备充分了,还是没考好。 我相信,如果能正确做分析,你会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知道自己薄弱点在哪,你也会明白自己怎么做。 如果自己还是不知道怎么办,还是很迷茫,和家人交流一下,看看他们的看法。 如果家里负担不大,在正确认识失败原因之后,可以选择二战。 如果家里有负担,建议先工作,一方面可以自己先挣钱,即使最终选择二战,钱可以不用向家里要,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些认识,同时也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二战与否,是关乎自身利益的决定,自己要想好,我这里只是建议!!! 问题四:需不需要研友? 我的建议:一两个研友即可,是同学最好,和那些与自己合得来的人一起!能有人交流问题,会很好,而且没人说话,会憋死的! 问题五:有课怎么办,要不要上课? 我的建议:现在的课,特别是专业课,最好上,其他的能不上就不上,课余活动,运动会,都不去。到大四上学期,能不去就不去。(只是个人观点) 问题六:和女(男)朋友怎么处理关系? 我的建议:如果你们都考研,建议这个阶段可以在一起学习交流,但到了后期,最好不要经常在一起,以免发生矛盾。(如果感情很好,请忽略) 如果遇到喜欢的,先不要着急表白,考试完再说吧。(如果怕别人抢走了,当我没说) 问题七:有哪些微博或者微信号值得关注? 微博:肖秀荣,宇哥考研,汤家凤,腿姐陆寓丰 微信:肖秀荣,何凯文,腿姐陆寓丰(改名字了,好像叫金牌考研) 问题八: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要不要联系导师? 我的建议:要联系。最好能打听到哪位导师比较好,结合你的排名情况,选择联系的导师,联系的不要多,1-2名即可。最好发邮件。 另外,建议最好找没有担任太多职位的导师,35-45岁的导师,年轻有为的导师。 1.档案 如果是直接二战的考生,档案可以放在学校,也可以拿回家,放在人才市场。考试的地点是在户籍所在地。 如果是辞职考研的,档案可以拿回人才市场,也可以先放在公司。考试地点是在户籍所在地,复试之后,所报学校会通知你将档案寄往学校的相关事宜。 2.复试政审表 往届生不管档案在哪,均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政审盖章(所报学校有明确要求的除外)。 3.关于年龄问题 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年龄大,有顾虑,认为自己读研的话,毕业年龄很大了,会不会影响工作结婚。这个问题,各有各的理解,我想说的是,年龄不是首要的问题。 我比较认同张宇老师说的,“人生不易,无论是为家人,为朋友,还是为理想,为目标,你总有各种艰难要面对”。 我们都是大人了,但还在学校,也许我们现在觉得的不易的,是考试的不易,是做题目的不易,还没有体会到真正不易。 我只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也算是接触社会,体会到一些。 社会是分等级的。 考研不是逃避,是希望在自己还能选择的时候,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家庭,孩子。 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做了如下分析: 土木工程本科生毕业生相当一部分在施工单位工作 施工单位的优缺点: 优点:刚毕业,如果分到偏远的项目,起薪相对较高;管吃管住,吃的好;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工期忙的时候,特别忙,加班是肯定的;工作地点偏僻,钱花不出去,存的多。 缺点: 没有周末,工作地点不固定,随工程项目走,即使当上领导,也是这样,结婚之后还是这样,对家庭不好;工资一般不会按时发,即使是大企业,也是两个月发一次,我所在的省企,是三个月甚至半年发一次;施工单位基本没有女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很多施工单位不算加班,没有加班工资。 选择辞职考研,不是冲动,进行理性的分析。我也希望想辞职考研的,谨慎决定,综合分析,不要鲁莽,考研肯定有成功有失败的。很多问题没人能代替你,要自己去面对,自己抉择,自己强大才可以! 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