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不再来之一场地瓜的生死劫

 菊花廿六 2019-04-14

早晨的时候,长天晴朗,只在东南方的天际线上,有一缕缕薄薄的云,似动非动。站在巷子里仔细的体会一下,能感觉到微微的西北风,凉嗖嗖的。。

秋天难得在家的父亲站在院子里望了望西北,又看了看东南,接着说:“今天天气不错,快点吃饭,都到岭上,把地瓜铡了,西南风一促,三四天就干透了!”

“东南上的那点云有些黑呢,不会变天吗?”母亲接了一句,口气里有些犹豫。

“应该不会,再不晒麦子就快要出苗了,地里就不能晒了,都快点!我去借个摇铡”

父亲并不擅长农活,却有着绝对的威严,哥哥姐姐们都麻利的收拾了器具,搬倒推车,绑了柳条编的篓子,篓子里放了一个长把的闸刀,几个筐子,等到父亲提了摇铡进来,一家人出了小巷,穿村出庄,再穿过一条河,向位于陈家庄子前的岭地出发了。

我太小了,留守在家里太孤单,就坐在手推车上,让哥哥推着,也跟着来到地里。

不喜欢干活,但瓜干也能拾得一筐。我更喜欢那块地的环境,它不像家里那几块地,都在平整的田地里,种花生或者是种玉米,种小麦或者是秧地瓜,都是一样的平整。

它的地势很高,村里人都管这块地叫岭上,我喜欢跟着到这岭上,我觉得的地边草里的蚂蚱也比平地里的大得多,好看的多。

地的西头是一条小小的裂谷,两边都是硬硬的嶙峋的石头,外侧会有一些山草,石头的底下,是一股清清的溪流,缓缓地从低下的缝隙里流过,偶有几处深一些的坑,会有小鱼儿游来游去。

这裂谷小溪自南向北,流到陈家庄子村前的河里,也许它就是那条河的源头,我那时并不知道懂得考证。

那条河在陈家庄子村前就宽了,两岸有许多的树,我后来知道里面有一颗好玩的橡子树,橡子成熟的时候,很多的小孩子将橡子里面的核抠掉,只留下薄薄的外壳,再在壳上抠一个小洞,用麦秸做了杆子,插在壳洞里,就是村里老头的旱烟锅子了

小孩子会背着一只手,弓着腰,另一只手将那旱烟锅子放在嘴里,假装吸了几口,然后又假装猛烈的咳嗽。一个咳嗽,几个小孩子一起咳嗽。

一只手擎着烟锅放在嘴上,一只手弯放在背后,小小身子弓着,咳咳,咳咳,-------咳咳,此起彼伏。

有小朋友送我一个,我在某个下午在家里背着手,弓着腰,吸了一口,然后咳咳。。。咳咳,被父亲进门撞见,呵斥一声:出什么洋像?

吓得我扔了烟锅子就溜了。

这条河流过陈家庄子村前,然后拐弯从我们的村西流过,在韩家营子村后拐弯流向韩家营子村前的河——龙王河,然后东流入海。

我并不知道河的名字。夏天暴雨的时候,它有时候会变脸,夜里睡得正香,会猛然听母亲吆喝着:“是西河发水了,西河发水了,快起来堵门槛子。”夜里人声热闹起来。

这是村庄的一条母亲河,这块岭地, 包括村前的那些平地、稻田都依赖这条河灌溉,然后年复一年,生长出那些小麦、花生、玉米、地瓜、黄豆。

岭在上,河在下,大人们喜欢种些耐旱的作物,这岭上多的是地瓜。收货了地瓜,播下麦苗,天气好的时候,满坡满岭,都是晾晒的瓜干

晒瓜干是个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营生,有时刚刚撒下,忽然就会起风了,阴云从西北方向徐徐地或迅猛地飘来,有时会顺风带下一些很大的雨点,母亲就急了,吆喝着,“玲来,华来,琴,快点快点,快穿上棉袄,推上车子,去拾地瓜干。”她则顾不得吃饭,去找筐子,找篮子。

瓜干拾回了,可是它不干,堆在屋里,就很快会长毛,霉变,烂掉。第二天或第三天天放晴了,大地晾上半天,水分蒸发了一些,母亲又会叫着:“玲来,琴来,快点,瓜干要再晒出去”。

麦苗地是不能踩二茬的,瓜干只能推到海滩上晾晒。每当北风裹着阴云吹起,母亲就急急地给我找了件厚衣服,裹在身上,一把放在车上的瓜干上,推着我到海滩上。风凉凉得灌进我的脖子,我就紧紧得缩着,像个滚不动的小皮球,轱蛹、轱蛹,有时候也会拿个小篮子拾一些瓜干。

等到每年瓜干彻底干透,一袋子一袋子装起来的时候,母亲的手总是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用一管很便宜的口子油涂抹,冬天才会恢复过来。

天天气很好,一亩半的地瓜闸成瓜干,很快的就会晒干。有些早到岭上的人家,有的在观望天气,有的地块小,已经铡完晾晒了。

“我再去借个摇闸!”,父亲去了邻居的地,很快的又提回来一个摇闸。

大家在地瓜堆旁,支起三口闸。母亲一个一个地切,父亲和哥哥各摇了一个闸,我们用筐子运送地瓜,很快地,就堆起了一堆堆瓜干。

“二叔来,天不会下雨吗?我怎么看西北方的云又厚实了些,我没敢铡”。

忽然有个声音传来,我看了看,有个人朝这边走来,不认识,父亲抬头看了看天“估计没事吧!”

“不知道啊,再不晒也就有些晚了,又怕地瓜好发芽子了”。

 母亲听见了,担忧地抬起头来,看了看天,“要不,剩下的这些先不铡?”

父亲又望了望西北,转回头望了望东南和西南,阳光正好,西南天空也一片晴朗。

“铡吧,不能下,不管了,堵一把吧,就算下也就是点小雨,晴了天一样晒。”

嚓嚓嚓,嚓嚓嚓,一个个地瓜变成了瓜干,一片地里都晾上了瓜干。中午是带着干粮的,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整个地里已经是白花花的了,天空没有了阴云,也没有下雨的迹象。

一家人都很高兴,收拾东西回家了。

   

第二天天明的时候,天上正飘着小雨,雾气朦胧,地上已经是湿漉漉的。

父母开始懊悔。

小雨淅淅沥沥下到傍晚,晚上睡觉的时候依然淅淅沥沥。

第三天,开开门,依然淅淅沥沥,天井里的沙地已经能踩出水了。

第四天,依然淅淅沥沥。。。。

第五天,依然淅淅沥沥。。。。

第六天,依然淅淅沥沥。。。。。

第七天,依然淅淅沥沥。。。。。

第八天,依然依然淅淅沥沥。。。天空渐渐地有些明朗了一些。

第九天,风大了起来,吃过午饭,天慢慢地晴了起来。

父母已不再懊悔,即使不铡成瓜干,那么多新鲜地瓜堆在地里,也一样是烂了的。

又过了几天,天井里的土干透了,父亲又让我们去地里看看,拾回来,不然会耽误麦苗的生长。

青青的麦苗已经很高了,但是一撮一撮的麦苗上,箍着一个一个的黑项圈,瓜干的中心部分,都烂透了,麦苗穿心而过,弯曲着,却也奋力的生长着。

此时此刻,站在地头上远远望去,整个岭上,秋天还满是地瓜沟的土地上,早已经换了新的面貌,犹如织女们在大地上铺展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绿色的绣布,随着地势高高低低地起伏,绵延而去。

那是一年的新的希望的开始。

那些捡拾回来的瓜干,经历了这场死劫,一页页了眼镜框,那些个镜框瓜干,我隐隐约约记得,似乎是母亲说起过得,二分钱一斤,被供销社收了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