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商银行要拿券商牌照?这个消息实在是不简单啊

 rexue_2014 2019-04-14

炒股的朋友都很清楚,周末虽然不盯盘,但是绝对要收集信息,难得有两天这么长的时间可以用来处理信息——无论动态还是静态——当然要好好把握了。


在资本市场,信息比黄金还重要。这几天剑剑就注意到一条“有趣”的信息,出处为四大证券报之一证券时报,大致是这个意思:


坊间传闻工商银行要拿券商牌照了,记者们四处打探,结果没人承认,也没人否认。



这就有意思了,所谓无风不起浪啊,没有第一时间被人否掉,那就是说还有点眉目了?就像易先生走马上任那会儿一样?


说实话剑剑第一眼看到这条消息时,内心是不信的,直到现在都没敢太去相信,毕竟工商银行“宇宙第一银行”的位置在那摆着,太大了,太有实力了啊,但是“不信”、“不敢信”不等于“不想相信”。


所以剑剑是“很想相信”这是真的,就算不是工商银行这头超级巨无霸进军券商,换作其它银行试试水也是好的啊。


(图源:工商银行官网)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须知我们国家现在还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混业经营”,啥意思一目了然。说起来这也有历史原因,以前吃过亏,所以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据剑剑所知,除了中国银行实际控制中银国际证券外(后者算是前者的孙公司),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兴业银行和兴业证券,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平安银行和平安证券,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均为兄弟公司,不存在谁拥有谁。


兴业银行倒是实控了一家小券商:华福证券;国家开发银行也有一家子公司券商:国开证券。


(注意,我说的是可以在内陆直接展业的券商,所以工银国际啊,交银国际啊、建银国际啊、农银国际啊这些在香港的券商,不算在内。


为啥说剑剑“很想相信”工行拿券商牌照这个消息呢?


有两个理由:无非就是“外患”+“内忧”。



如各位所见,自去年四五月份起,金融开放已经在逐步落实了,注意,不是刚加入世贸组织时那样的落实,而是很多已经切到核心区了,比如说放开外资50%的控股比例,换句话讲,就是允许在祖国大地上出现外资作为控股股东——老板——的券商、银行、保险、私募、公募、信托。


这一点剑剑记得没错的话,券商和公私募基金会走得比较靠前,在最近就非常明显,比如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就在3月29日正式获批了,而野村证券的手脚极快,前几天他们向媒体放风,说自己年内就能开展业务。


各位,再换个角度看,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国内现在绝大部分券商最大的区别在哪?不仅仅是它是外资啊,而是人家背后都是正儿八经的国际大投行啊。



野村证券,官方名称其实叫“野村控股”,单从这名字就看得出来人家绝不是定位为一家“券商”那么简单。


野村控股是一家“以亚洲为基地的全球金融服务集团”,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网络。销售,资产管理,批发和商业银行四个部门共同为日本国内外客户提供增值产品和服务。


比方说业务国际化这一点,全球就有两万多雇员:



当然,罗列这些只是为了说明野村控股这个对手很强大,相比起来,我们国内大部分券商,的确有点“势单力薄”了,在这里就不点名了,炒券商股的朋友应该比我更熟悉那几十只票的“股东背景”。


摩根大通就更不是省油的灯啊。根据其最新的季报,


第一季度经调整营收298.5亿美元,第一季度每股收益2.65美元,第一季度FICC业务销售和交易营收37.3亿美元,第一季度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营收17.4亿美元,第一季度投资银行业务营收17.5亿美元



注意啊,这都是美元啊。中国券商怎么比?


就拿带头大哥中信证券来说吧,据最新消息,中信证券第一季度营收61.13亿元,第一季度净利润29.41亿元好吧,这是人民币。



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国内的券商大哥,总营收相当于人家外资大行“经纪业务”或是“投行业务”任何一项的单项收入。


而回头反观我们的银行业,又叫人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是啊,它们一个个看起来确实很强,五大行哪个在国际上不是以“体量庞大”而著称?


就拿工商银行来说吧,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6,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


而这样的强大,又和诸如高盛、大摩(摩根士丹利)、小摩(摩根大通)、花旗等国际顶级投行不太一样。后者在资本市场的实力有目共睹,而我们的银行,直到去年理财子公司的出现,还不能直接进入股市呢。


金融开放不是说说而已,你能出去赚别人钱,别人也能进来搞你的钱。如果只是说赚赚钱那还算好的,要是不小心出现什么索罗斯狙击英镑/泰铢那样的事,还要再指望像98年亚洲金融风暴那样由政府出面吗?


必要时当然可以,毕竟牵扯到国计民生,不讲道理就不讲道理了,但设若我们自身就有足够强大的金融机构,把市场的交给市场,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外资大行的一只脚已经踏到国内了,我们还要再守着“长不大”的券商和“大而不强”的银行,相信决策层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吧。


最后,剑剑想呼吁一下:


工商银行要进军券商?这个消息很劲爆,如果属实的话。外面有外资大行虎视眈眈,里面有其它行业摩拳擦掌,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请从券商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