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具有独立艺术品格又最具艺术魅力的画科,也是最能够直观反映当时政治法律、哲学思想、宗教观念、道德信念、文化艺术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颇具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肖像画在元代逐渐独立成科,并出现了专门的名家。明清两代文人画风行,文人画家的兴趣更多地专注于山水、梅竹、花乌上,他们缺乏严谨的写实能力,不擅也不屑于画以形写神的人物画。人物画遂淡出绘画主流而式微,而清代名家禹之鼎尤善人物,和肖像而著称。 禹之鼎(1647—1716),中国清代画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号慎斋。江苏兴化人,后寄籍江都。禹之鼎在清康熙时官鸿胪寺序斑,以善画供奉南熏殿,是一位艺术上有成就的宫廷画师。 他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初师蓝瑛,后取法宋元诸家,转益各师,精于临摹,功底扎实。肖像画名重一时,有白描、设色两种面貌,皆能曲尽其妙。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道教题材的人物画有仙道故事、道教人物和道场画之分。道教画中最为常见的是对于神话传说中“八仙”的描绘,“八仙”是道教供奉的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位得道仙真;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 在以“八仙”为主题的道教画中,有将“八仙”共置于一幅画的,也有仅画一个或两、三个的。此图为禹之鼎所绘的一组人物画《八仙人物图》绢本手卷。 八仙是指道家传说中的八位仙人。作者将人物依次画于手卷,布局疏朗。画中人物笔法多变,面部以细笔勾勒线条流畅,衣纹为粗笔写意落笔雄强刚毅,如铁划银钩,以快笔挥写衣袂袍裾,赋色简淡古雅,用笔灵活多变。所画人物各臻其妙,生动摄人。 这组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人物的个性特征被描绘地风格独具。此幅《八仙人物图》品相完好、创作精良,属于画家精品之作,其市场表现亦值得我们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