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1(详细解析)

 家有学子 2019-04-14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在甲骨上刻文字 D.用石块修筑长城

【考点】化学变化

【解析】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答案】A

2.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B、D、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交流评价、作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C、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答案】C。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  D、倾倒液体物质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A、根据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B。

4.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条件:点燃)

D、镁+氧气→氧化镁(条件:点燃)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条件:点燃),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镁+氧气→氧化镁(条件:点燃),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答案】D。

5.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空气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合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N2、NO2B、CO、CO2、NO2

C、CO、CH4、SO2D、NO2、CO、S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根据空气污染途径和空气污染物来考虑本题,知道空气中的常见污染气体.

解答:解: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答案】D。

6. 如图,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考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气压原理

【解析】将过氧化氢滴入装有二氧化锰的瓶中,会产生氧气,此时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气球将被压缩变瘪,即气球缩小,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所以红墨水左移

【答案】C

7. “酒香不怕巷子深”与下列化学原理相关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B、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变化

D、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决问题: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粒子之间有间隔。④同种物质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粒子的性质不同。

解答:解: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布在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闻到了酒香。

【答案】B。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然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B。

9.右图是某同学组装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影响的是(  )

A、弹簧夹没有夹紧

B、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C、燃烧匙内盛放足量的红磷

D、燃烧匙内盛放足量的木炭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解析】用此装置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多因素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装置漏气,白磷量不足,反应后没有冷却到室温等.

解答:解:A、弹簧夹没夹紧会进入空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A错误;

B、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B错误;

C、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此C正确;

D、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不能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故D错误; 

【答案】C。

10. )取4份等质量的KClO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KMnO4、MnO2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少量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表:

组别

加入物质

KMnO4

MnO2

Mn

产生氧气的质量/g

0

ml

m2

m3

不溶物的质量/g

0

wl

w2

w3

已知ml>m2>m3,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残留不溶性物质的质量关系为w1>w2>w3

B、不加入其他物质时,KClO3未发生分解反应

C、KMnO4是KClO3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

D、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A、观察图示,根据产生氧气的质量分析解答;

B、据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锰在反应中的变化分析解答;

C、据催化剂的特点及高锰酸钾的性质分析解答;

D、据测定结果分析解答。

解答: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金属锰会与生成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等质量的KMnO4、MnO2和Mn,高锰酸钾除了分解生成二氧化锰,还生成其他物质,而③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④中锰反应生成二氧化锰,质量增加,故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w1<w2<w3;错误;

B、由此实验可知,在该实验温度下加热氯酸钾未分解,但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不加入其他物质氯酸钾也会分解,故说法错误;

C、高锰酸钾分解质量减少,且分解生成其他物质,而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故说法错误;

D、观察图表可知,未加入任何物质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0g,而其他三组均有氧气生成,由此可知: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3分解制氧气,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 掌握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锰、氯、铝、镁;

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I、Ne、Ca、Ag.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                      ( )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 )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 )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符号表达式 

【解析】(1)根据元素符号可以判断元素名称,根据元素名称可以书写元素符号;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解答:解:(1)元素符号书写的一大二小原则,所以锰是Mn,氯是Cl,铝是Al,镁是Mg;I是碘,Ne是氖,Ca是钙, Ag是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1)Mn,Cl,Al,Mg;

碘,氖,钙,银;

(2)2KMnO4 → (△ )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3Fe+2O2 →(点燃). Fe3O4,化合反应;

S+O2 →(点燃)SO2,化合反应.

12. 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

⑴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⑵化学性质有       ;

⑶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⑷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⑸用途有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解: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②③④⑤;

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⑥;

酒精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故填⑦;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⑧;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故填:⑩.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⑦。

13. 在中学化学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和天平。

⑴量筒的使用经常分两种情况:

①对一定体积的溶液进行读数:如图甲所示,正确的读数为ml,俯视读数(填“偏高”或“偏低”)。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乙所示,若需量取95mL水,最好选用mL的量筒,快接近刻度时,改用        进行量取,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大于、小于、等于)95mL.

(2)向量筒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5mL,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是(填字母序号)。

A.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L       D.大于或等于15mL.

⑶用托盘天平称量5.5g食盐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接下来的操作是       。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托盘天平 

【解析】(1)根据量筒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2)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1)①读数时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甲所示使用的是分度值为0.1mL的量筒正确的读数为8mL,俯视读数偏高,故填:8mL;偏高;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乙若需量取95mL水,最好选用100mL的量筒并配合使用胶头滴管进行量取,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大于95mL,故填:100;胶头滴管;大于.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向量筒中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毫升,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0mL;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5毫升,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5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5.故选:C.

⑶指针向右偏转,则m(砝码+游码)>m物质,所以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边调节游码。

【答案】(1)①8mL;偏高;②100;胶头滴管;大于.(2)C。⑶向左边调节游码

14.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

(2)①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

②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解答;

(3)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

(4)A、根据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解答;

B、根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解答;

C、根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

【解析】(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

(4)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答案】(1)混合物;

(2)①氮分子;②C;

(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

(4)BC.

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⑴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其原因是          。

⑵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1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⑶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正:           ;反:              。

【考点】空气,氮气性质与用途,氧气含量测定

【解析】(1)氮气的性质稳定,通常可作保护气;(2)白磷燃烧原理与红磷一样,在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所以锥形瓶内温度会先升高后降下来,相应气球会先膨胀后缩小,缩小原因来自于白磷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8ml时停止流下;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减小,锥形瓶中的氧气约占42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42ml后,瓶内压强与外界相当。(3)人类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浓度过高会引起氧气中毒死亡;氧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气割气焊,登山航天;金属制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像苹果之类的水果削皮放在空气中会被氧化失去营养

【答案】(1)氮气的性质稳定,通常可作保护气;(2)①P+O2点燃→P2O5;②先变大后缩小;③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8ml时停止流下;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减小,锥形瓶中的氧气约占42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42ml后,瓶内压强与外界相当。(3)人类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浓度过高会引起氧气中毒死亡

16.好学的小维同学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E;F;G;

(2)写出A受热分解的的符号表达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符号表达式

【解析】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B为氧气,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故可以推断A为高锰酸钾,黑色固体E为四氧化三铁,固体物质加水溶解后得到的固体C分别与白色固体F和无色溶液E都能够反应产生氧气,因此C为二氧化锰,那么固体F为氯酸钾,无色溶液G为过氧化氢,溶液D中含有溶解的锰酸钾,可以据此答题.

【答案】(1)O2;Fe3O4;KClO3; H2O2

(2)KMnO4→K2MnO4+ MnO2+ O2(条件:加热);

17.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应选用做气体发生装置,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某同学用E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室发现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

(3)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做气体发生装置.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F中.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F中.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D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据此选择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4)根据气体的密度来决定气体的进出口进行分析;

(5)根据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应该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

【答案】(1)①;B;E;

(2)气密性;没等到气泡均匀连续逸出就收集气体;

(3)A;

(4)a;b;

(5)防止冷凝水倒流进试管底部炸裂.

18. 实验探究一:小明学习了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知识后,脑洞大开,还想寻找新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①产生的气体是      ;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等于ag

红砖粉末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Ⅲ.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请写出红砖粉末(成分以Fe2O3表示)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⑵实验探究二:小明继续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氧气体积分数(%)

30

40

60

70

带火星的木条

不变

稍亮

复燃

复燃

①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②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                    。

③配合实验的小林发现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难溶于水固体)作催化剂。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为     g。

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双氧水分解反应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步骤

现象

结论



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符号表达式;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实验探究一: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二:①根据表格数据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②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可能会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

③④根据催化剂的性质以及物质的颜色来分析。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后,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得出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解:实验探究一:

氧气;质量和化学性质;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红砖粉末的快;

实验探究二: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氧;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0.5g;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联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