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口不好 日常没有食欲,腹部容易胀气,吃饭时甚至感觉恶心。 2.疲倦乏力 日常感觉胸闷,四肢沉重,腰酸背痛,容易疲倦乏力,不喜欢运动,关节发紧不灵活,头昏沉,记忆力减退。 3.脸色暗沉、舌苔厚腻 早上起床眼皮肿,出现下眼袋,并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4.大便稀烂 大便不成形或基本成形但较软,大便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难以冲走。 5.体态虚胖 较短的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具体表现为虚胖、下肢水肿。 中医里,祛湿药是指具有祛湿功效,治疗体内水湿停留的药物。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凡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 1.效用:舒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部分药物还兼具解暑、开窍、截疟等作用。 2.适用范围:湿困脾胃证(即湿阻中焦),症见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等。 3.中药: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等。 4.温馨提示:阴虚血燥者不宜应用藿香;阴虚内热及气虚多汗者忌用苍术。 5.方剂举例 平胃散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 1.效用:通利水道、渗泄水湿。 2.适用范围:水湿内停证,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身体困重,舌淡胖,苔白滑等。 3.中药:猪苓、茯苓、薏苡仁等。 4.温馨提示:无水湿者忌用猪苓;虚寒精滑者忌服茯苓。 5.方剂举例 五苓散
1.效用:清泻湿热,或清热、利湿、退黄。 2.适用范围:湿热证,症见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湿热泻痢、湿温暑温等。 3.中药:茵陈、金钱草、车前子、木通等。 4.温馨提示:孕妇忌用木通;肾虚精滑者慎用车前子。 5.方剂举例 八正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