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打假令引震动!刷爆朋友圈!老班章的霸气竟让茶农哭了,四千多公斤茶叶被查获。

 茶小乖leo 2019-04-14

老班章村委会辖有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坝卡竜等五个自然村落。这里的普洱茶命名基本以山头和村寨命名。我们所要说的老班章,是在布朗山乡政府北面,为哈尼族村寨,不连带其他四寨。

老班章是标准的大叶种茶,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其他茶区山头的茶很少有如此粗壮的条索、芽头。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山野气韵非常强,嗅散茶和茶饼有强烈其独特花蜜型香,香型似乎介于兰花与花蜜之间。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老班章古茶和大、小树茶,都很耐泡,老班章若非解饼时出现失误,其叶、芽都会很完整,且叶、芽粗壮、匀整显毫。

老班章汤滋醇绵滑厚,苦涩退化很快转而回甘,持久的香甜和回甘是其特性,嗅叶底能明显的感觉到老树茶气息。喝过老班章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有持续性的滑润甘甜,若没有吃过强刺激性的食物,这种口腔甘润和喉韵会持续很久。

老班章有苦茶甜茶之分,也就是以前布朗山细分的苦茶系和甜茶系,苦茶并不如传说中的老曼峨那般。后期转化都会非常好,像云南仓三年后汤色开始逐渐由黄转为红黄,叶底由黄绿转为黄红,若是北方仓可能会再稍慢些。

老班章的霸气不是指它苦涩,而是指“香、甜、醇、滑、厚”。它的汤滋层次、茶气、山韵、体感和长时间回甘所带来的美妙感觉,其特有的花蜜香韵味会长时间的留在口腔与品饮者气息中。此外,品饮过老班章后的茶友会感觉到身体不同的部位发热出微汗!

显然,假冒、伪劣,总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当然,作为假货重灾区的茶界,也不例外。眼下,暴露在全国民众视野下的4000余公斤假“班章”,便是最好诠释。

事件回顾:

2018年12月18日,西双版纳勐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并查获4662.5公斤的392件茶叶产品。该批被查扣茶叶,包括外包装标注“班章”、“老班章”、“班章古树“字样的7款产品,成为本次全省专项行动第一案。

据悉,当日,勐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一茶厂仓库内及加工车间内所堆放的7款“问题茶叶”,均无法提供茶叶原料供应产地的相关证明和生产加工记录。

由于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哺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的相关条款,除了查扣的7款茶叶产品,现场所涉及的内飞、包装绵纸、烫字模具和外包装壳,也均被查封、扣押,并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另一边,这一系列动作引起圈内圈外不小动静,不论是业内外媒体,抑或是正规茶商(企业)、当地茶农及消费者对本次专项行动均持高度支持态度,成为行业内非常有震动性的一件事情。

与之相对应的是,事情发展至今,云南省市场监管方面加大查处力度: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云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擦亮普洱茶“云南名片”和“金子招牌”。

四个最“严”,推动普洱茶实现放心目标

在此之前,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通过“四个最严”的举措全面推动普洱茶实现原料可溯、产地可查、标识明晰、品质保证、市场规范、消费放心的目标。

按照云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近三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及国家食品评价性抽检中,云南普洱茶的合格率均达99%以上,可以放心消费。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另外,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云南普洱茶品牌多而杂,影响力大、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却不多;一些普洱茶产品标准的生产年份、产地等信息,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个别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严重扰乱了普洱茶市场秩序,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为此,此次普洱茶专项行动将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题“四个最严”要求,围绕普洱茶生产、流通各环节,采取质量安全严格监管、经营销售溯源查处等方式,实施有效监管:强化茶叶初制所监管、强化原料监督检查、强化产品监督检查,以及强化市场监督检查。

这也就意味着,本次查扣的“问题班章”产品,数量之大,也仅仅只是打响本次普洱茶专项行动的第一枪,也将给暗涌下的不良茶叶商贩敲响一记警钟。

茶红是非多,追捧之下的老班章现状

写到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再回顾一下近年来老班章的市场表现:

一是,即便是大小山头茶“群雄割据”的今天,老班章仍以不可替代的霸气风味,牢牢占据普洱茶爱好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老班章价值持续攀升的背后,各种“天价毛茶”的传闻,年年推层出新;

三是,网销盛行之下,老班章被更为广泛的熟知,成为搜索中热度居高不下的关键词;

四是,老班章实际年产古树仅40余吨,而每年流通于电商与市场的各种“老班章”铺天盖地。

不可否认的是,老班章的名气和品质对应的是,其居高不下的价格。加之,品饮属性和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因素,也或成为普洱茶友完整体验或收藏老班章的现实门槛。

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热度持续走高,促使消费端不断进场,也让老班章陷入“茶红是非多”的市场乱象。

另一边,从近年来的网销环境中,不良商贩在逐利的驱使下,客观上推动着老班章的发展。但影响更为恶劣地是,消费者对老班章品质和根本的质疑:部分电商平台上,9.9包邮的老班章随处可见。

且不说老班章目前的原料价格有多高,仅仅每年老班章原料的产量和市场上涌现出的老班章产品数量相比,就极其不协调。

据圈内资深人士透露,“市面上所流传的大量‘老班章’,可能是老班章周边的班盆、新班章等寨子的原料冒充;或者,在此基础上,加入老班章的原料。而,那些价格便宜得令人生疑的“老班章”,则或是用品质堪忧的低端原料滥竽充数。”

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流通于市的“老班章”,仅仅只是与包装纸上的三个字有所联系,而所用原料与“老班章”或也没有必然关系。

诚然,对于这样的市场乱象,一提及老班章,也让大多数消费者无所适从,不辨真假。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老班章,普洱茶被假冒、被制假的情况,已经渗透进整个产业链条。不论是如今耳熟能详的知名山头,抑或是受人追捧的微型产区,无一幸免,难逃被假冒的厄运。

值得庆幸的是,本次的“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为肃清老班章市场打下了坚实的第一步。

实际上,有效打击假茶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管,也离不开行业的自律。即便,市场乱归乱,但仍旧也有一些良心企业一直默默坚持做好茶的理念,把品质放在第一位。

显然,只有当源头透明,行业建立诚信体系。并,加大力度监督、惩处力度,或方能肃清市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资深玩家教你辨别老班章真伪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端而言,更为清晰、全面地认知、喝懂老班章,也能避免今后的品饮、收藏之路,蒙受假茶之患。

老班章村所独有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当地特有的群体种。在几百年的衍变中,引种、变异、杂交……这些群体种之间又出现了多种不同性状的区别。一般常见的树种类型大概4—5类,共同形成了老班章古树茶资源的丰富性。

换句话说,每一类,都代表着一种老班章群体种的特殊风格。

而,想要喝懂老班章,其间做工的细微差距、滋味的区别性、口感的均衡度等,每个细节都是需要考量在内的必要因素,非一日之功。

为此,我们通过数位研究老班章多年的资深玩家,总结了以下相关经验和心得,以期让更多的消费者和茶友,对老班章有更为清晰地认知,辨别真伪,尽量规避购买到假“老班章”的风险:

一、老班章的黄片也很贵

重金难求的老班章,即使是黄片,也并非普通人消费得起的。但,这并非是因为原料稀缺,而是原料的品质太好。

从老班章茶树的性状上讲,它的持嫩度很好,采到一芽三四叶,黄片的量也都不大。所以,制成成茶之后,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老班章黄片的数量仍旧相对较少。

二、老班章新茶,会有特殊兰花香

在对顶级香气的寻觅中,兰花香一直作为最珍贵的香气种类而存在,极为悠扬却又很难被捕捉到。老班章,尤其是当年的新茶,便具有这种香气。

然而,这种香气一般1—2年就会减退,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人士,都比较推荐大家在新茶的时候喝老班章的原因所在了。

专业人士建议:老班章新茶高温冲泡就可以激发香气,而且投茶量不用太大。

三、 优秀如老班章,也有储存的“尴尬期”

说到普洱,就绕不开储存的问题。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和玩家们的交流发现,老班章在存储上会经历一段“尴尬期”。

相对适应期,在尴尬期内的老班章苦涩味较重,香气没那么明显,喝起来不够通透。但是,一旦尴尬期度过之后,便有如容光焕发,有着层次感丰富的香气及强烈的气感。

这个“尴尬期”,南北区域的出现时间略有不同:北方,一般出现在第5—7年之间;南方,则一般是在第3—4年之间。

四、时而霸气,时而绵柔,不同阶段主调不同

如同香水有着前中后调一样,以十年为界限,不同阶段的老班章也有着不同的“调调”。

根据很多储存优秀、转化良好的不同年份的老班章样本,在储存年限小于10年的老班章,整体风格以霸气为主;当储存年限达到10年以上,其整体风格变得更加绵柔紧密,那股霸气变得更为内敛,“后劲”十足,犹如一记化骨绵掌。

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老班章茶园多分布在原生态密林中,土壤以落叶和沙壤混合型为主,地肥壤厚。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不少茶园人迹罕至,生态环境良好,加上白天温暖,夜间凉爽,雨季降水丰富,旱季阳光充足,与阔叶林混生,遮阴较好,为喜欢散射光的茶树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所以,这里的茶叶叶底肥厚,茶树枝叶浓绿,叶片油亮宽大,芽尖茸毛又厚又亮,茶味厚重耐泡,韵味丰富,回甘味迅速持久,茶品口感特殊,品种特征明显。

老班章茶的特点:

外观: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

汤色: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

香气: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 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叶底: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老班章茶叶底黄绿色。

总体感受:香气低沉,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浓浓的回甘。

品饮老班章

1、老班章新茶,会有特殊的兰花香

在对顶级香气的寻觅中,兰花香一直作为最珍贵的香气种类而存在,极为悠扬却又很难被捕捉到。老班章,尤其是当年的新茶,便具有这种香气。

然而,这种香气一般在1~2年就会减退,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人士,比较推荐大家在新茶的时候喝老班章,就是为了这难得的悠扬香气。

专业人士建议,老班章新茶高温冲泡就可以激发香气,而且投茶量不用太大。

2、时而霸气,时而绵柔,不同阶段主调不同

就像香水有着前中后调一样,以10年为界限,不同阶段的老班章也有着不同的“调调”。

根据很多储存优秀、转化良好的不同年限的老班章样本,不同于易武茶的“越存越猛”,在储存年限小于10年的老班章,整体风格以霸气为主;当储存年限达到10年以上,时光磨圆了老班章原本分明的棱角,整体风格变得更加绵柔紧密,那股霸气变得更为内敛,“后劲”十足,宛如一记化骨绵掌。

品鉴老班章,应该注意的四个点:

第一、每泡过后的的停顿时间,停半分钟或者一分钟,仔细感受口腔的变化,包括回甘生津产生的部位和持续时间,以及喉韵、香气。

第二、挂杯香值得一闻,整个品饮过程,从第一泡到十泡,挂杯香都始终存在于装过洗茶水的公道杯里,边品茶边闻香,很舒服。

第三、喉韵,老班章的喉韵,非常沉稳而且深,扩张力很凶猛,四泡以后很明显,留意喉咙向下一段,喉韵的深浅以及持续时间。

第四、留意茶汤从第一泡到第十泡之间每一泡的厚度和饱满度,层次之间的递进转变,茶气的扩散和停留时间,气韵是老班章最霸气的部分。

市场上做假的老班章大约有三种:

第一种是用老曼娥、新班章老树茶充当老班章。由于老曼娥、新班章茶外型、条索、口感很似老班章,因此鉴别也最为困难,老曼娥、新班章与老班章的主要区别是在苦涩的持久度上,老曼娥持久度最长,新班章次之。至于外型与香甜、回甘上的微小区别一般喝茶人较难区分。还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新班章茶是指新班章寨子搬迁出来前老寨的老树茶而不是现在新班章寨子旁的茶,这些茶树只有40年左右树龄。

第二种是用勐宋苦茶作基础,拼上其它茶制成。这种做法是利用了很多人对老班章只闻“苦”名而未品过其香甜甘润的原因而制作。这种茶的鉴别比较容易,从外型上看,条索不象老班章那么整齐粗壮,尤其没有老班章的粗壮多绒毛的芽头,饮之苦涩明显但汤中基本无甜感,苦涩较持久,香气不够强烈持久,回甘一般,叶底稍杂且不肥壮。

第三种是直接无章法乱拼制,随便拿些粗壮些的,苦味重的台地茶制作。这种“老班章”从外型、口感与老班章都有明显区别,很容易区分。

结束语

茶叶造假令人发指,不仅损害他人经济利益,也或危害他人健康。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切勿盲目跟风,切莫贪图一时的便宜。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购买,尽量认准有品质保障的大品牌、大厂产品。

当然,更重要的是把自身“内功”修炼好,多品饮,加强茶叶干货知识的学习,炼就识别“假茶”的慧眼。另外,在云南这大美的地界儿上,还有众多优秀的产区和山头,值得我们去探寻与品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