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治疗一例5月大的婴儿支气管炎咳嗽,在广州某三甲西医院住院治疗无效出院,来我医馆诊治数次而愈。可见中医在小儿咳嗽方面有不小的优势,值得推广介绍。具体治疗过程如下。 黄*玮 2018.12.14 初诊 发现痰多1月,12.9入院广州某三甲西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出院诊断为支气管炎;贫血待查;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三尖瓣返流。X光检查肠道大量气体。现仍有痰,易呕奶,奶粉喂养,今日开始纳差,眠可,大便烂,小便多。打鼾,痰音明显。出生后第十五天开始有痰至今。舌淡苔白,鼻孔粘膜有粒状增生物。指纹色淡。 既往史:出生无异常,否认地贫及蚕豆病病史,暂时未发现药物过敏史。 太子参5g/-茯苓5g/-苍术5g/-甘草3g/-陈皮3g/-法半夏3g/-橘红花3g/-厚朴5g/-枳实5g/-桔梗5g/- 内服, 总共2剂 另配合寒咳粉1包/天/外用泡浴 2018.12.16二诊 痰减少,打鼾减少,无呕奶,纳好转,脾气好转,眠可,眼屎减少。大便昨日至今未解,小便可。鼻孔粘膜粒状物减少,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太子参5g/-茯苓5g/-苍术5g/-甘草3g/-陈皮3g/-法半夏3g/-橘红花3g/-厚朴5g/-枳实5g/-桔梗5g/-地龙5g/- 内服, 总共1剂 配合寒咳粉1包/天/外用泡浴 其后守方治疗。 2018.12.23 复诊 痰明显减少,无打鼾,偶呕奶伴痰,纳可,脾气可,眠可,眼屎减少。大便较前规律,偶二天一次,色暗绿,小便可。鼻孔粘膜无粒状物,舌淡苔白,指纹色淡。 太子参5g/-茯苓5g/-苍术5g/-甘草3g/-陈皮5g/-法半夏5g/-厚朴5g/-枳实5g/-桔梗5g/-地龙5g/-白芥子10g/-苏叶5g/-决明子10g/-橘红花3g/- 内服, 总共3剂寒咳粉1包/天/外用 其后已基本痊愈,守法巩固,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按语:此患儿出生不久一直有痰,应为痰湿体质,病情加重后住院治疗无效,采用中医对证治疗,每次复诊都有改善,特别是鼻粘膜粒状物的消退更是痰湿体质改善的表现。其后体重也有所增加。可见,只要辨证准确,对症治疗,中医在儿科咳嗽大有可为,可以标本兼治,改善体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