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母的病

 九嶷山书院 2019-04-14


王二路有个堂伯母,这几年脚痛病经常患,有时候胃痛,还呕吐。去县医院住院几次不见好转,还是那个老样子。去年去郴州做了胃切除手术,快七十岁来了,一次看到她穿着棉拖鞋,王二路问道:小伯母,这下雨天怎么还穿棉拖鞋啊!她答道:是脚趾变形了,穿鞋子会挤到脚趾,不方便还很痛啊。

王二路了解到他不仅脚痛还变形了,晚上睡觉也不安,只睡四个小时,有时候整夜不眠,痛苦的不得了。看到这小伯母的脸色是红的比一般人红多了,一般人的脸色是白里透红,她确实是脸上一片潮红,知道她是阳明有热,阳明经行于面部,是阳明经热循经上扰面部故发潮红,要加点石膏才可以清胃热的,王二路知道了她的病应该是脾胃不好。胃不和则卧不安啊!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

  胃土之不降,由于脾土之湿。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敛,金收而水藏之,故阳蛰于坎府。湿则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阳飞也。

脾主肌肉且主四肢,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凡脾病皆由于湿,湿土下陷则肝木不得生发,木生于土,土湿则肝木矣下陷,肝木陷于湿土则郁而生风,肝主筋,凡病则燥,故筋膜枯槁而生痛也。而痛以行于足,以足太阳经和足厥阴肝经皆行于足也。

这小伯母的病机病理就在此,所以王二路心里就有底了。

王二路道:你去大医院也去过几次了就是没有作用,请中医看过,吃了中药么?也许大医院治不好的看看中医也许可以治好啊。

那碎嘴小伯母接道:现在哪里还有老中医,那些以前治病厉害的早就不在了,去大医院花了那么多钱还是不起作用,看来这病是难治了,就这样了吧

 “我这里有本中医书上面有个方子有些是治腿痛和失眠的,要不要抄下来你拿去抓几副吃下看看效果怎么样啊?”王二路还是隐瞒着说自己能治这种病,只是书上有的,拿来试试

因为在王二路上高中的时候,母亲就病腰椎间盘突出,痛苦的要命,找了还多医院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这小伯母的小儿子在家里找到一本医药书籍,在上面抄下了一个对症的药方才有了起色,后来吃了差不多两个月就好了。所以王二路也是记着他小儿子的好才这样关心她,希望她的脚痛能治好,晚上能睡个安稳觉,过上更好一点的晚年生活。

“哦,你有就要得啊,拿来试试。总比这样干着急强啊”

如是这碎嘴伯母有说了一大堆的感激话还向王二路倒了很多苦水,诉说自己的不易和别人家的好。

王二路就来到小伯母家拿出纸和笔,略微思考了一下写下了一个方子:

甘草20克,白术60克,麻黄15克,桂枝25克,芍药40克,知母40克,防风20克,干姜15克,生附子10克,生姜30克,细辛15克,石膏50

 

还写了另一个方子:

柴胡20克,半夏20克,五味子50克,茯神30克,合欢皮2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大枣20克,生姜15克,桂枝20克,大黄15克,人参10

这王二路下药比较猛,知道这是重病和久病的人,必须要这样才会有效果,而且是张仲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和柴胡龙骨牡蛎汤,本想合方的,可是合方来的话那就有相畏和相反的药,不太好,龙骨畏石膏,牡蛎恶麻黄。第一个方子中这里术甘以培土,麻桂以通经,芍药知母泄热而清风,防风附子温寒以祛湿。其中也含有麻附细之少阴药之意。王二路还准备加阿胶和前面的芍药润其肝之燥,以平肝熄风,怕阿胶太贵不好意思说了。

第二个方子柴胡以疏肝,龙骨牡蛎以敛神,人参大枣生姜以补脾土,茯神合欢皮以宁心,大黄清其上热泄其胃热,五味半夏降其肺胃以降浊,先只能这样,叫他去县里的药方抓药,附子要生附子效果才会好。因为加了干姜所以就不怕生附子的毒了,干姜是可以解附子毒的。

王二路这样一路写下来,这一个方子的药已经达到十二味了,也不闲多,还是叫她先服了再说,看看效果啊!因为石膏寒凉,所以先服五剂,隔两天再服五剂。先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好睡眠问题先解决,然后服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治她的脚痛之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