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八路军游击战威胁,日军出动了无数次的兵力进行围剿,即便日军兵力占优,但八路军却总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的反应,这是为何? 因为,这和八路军的驻地选址有关!驻地选址遵循着一条铁律!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出于对全国统一抗战的考虑,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归于与第二战区。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师。通过游击战对敌进行打击,用高效的阻击和摧毁日军的交通线与补给线策应正面战场。在这些游击战中,八路军的经典战例都不甚数,很多都堪称经典,狠狠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馅。 随着华北战局的发展,日军发现八路军对日军的威胁较之国军正规军更甚。于是,日军开始了对八路军持续不断地围剿与扫荡。那时的八路军,无论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与处于巅峰的日军相抗衡。所以,怎么在战争中消灭实力并更好的保存自己就成了八路军的重中之重。 于是,就有了我们影视剧中看见的八路军驻地经常变换的缘故,无他,躲避日军的围剿防止被日军包围而已。于是,在太行山广阔的山峰之中,八路军像牵牛的牧童一般,牵着日军的牛鼻子满山的打转转。看似随意的在山区乱转, 不断变换驻地,其实驻地的选择并非没有章法的盲目,而是有一条规矩必须遵守到位。 变换的驻地 那就是八路军各部队驻地的地点,总是设在骑马一天之内可以赶到八路军总部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各部队的领导人才能及时的参加在总部召开的会议。 马是重要交通工具 正是因为这行之有效的安排,使得八路军的行动灵活机动却又不失章法,面对实力占优的日军,八路军广泛展开游击战,牛刀小试,集小胜成大胜,向那些驻扎在乡镇和交通干线等小股日军发起攻击,在广阔的三晋大地上书写着军人的荣誉。 战争就是智慧的比拼,八路军看似随意的驻地选择,谁能知道还藏着这样的秘密,正因如此,在敌后残酷战场上,八路军才能一次次以弱击强,发展壮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