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科普』常见的益寿功法有哪些

 仕仕霖霖 2019-04-14

『养生科普』常见的益寿功法有哪些

中医传统的益寿功法的最大特点是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内炼精神、中炼气血、外炼筋骨,使内外表里、气血形神在有序运动中得到修整。最常见的功法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

(1)五禽戏

五禽戏为华佗所创。《后汉书·方术传》载:“我(华佗自指)有··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鸟。亦可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练功动作有5个套路:虎戏刚健,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所居,精血之海,意守能使神气毕现,摇首摆尾,有益肾强精,壮骨生髓作用,通过督脉和阳骄脉鼓荡周身之阳气,通利血脉,善用爪力,使四肢活动灵巧而有力;鹿戏温驯,时顾其尾,常作探身缩颈动作,回尾间,意守丹田,能引任督二气营及周身,有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的作用;熊戏沉缓,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神顾,步态沉重撼动,使气血上灌于头,旁流叫末,意气时相领衔,有助于内脏器宫的补养;猿戏轻灵,外动而内静,形动而神静,机警灵活,意守两眉之间,常作跳润纵崖及攀援藤枝动作,能形脑同练;鸟戏一称鹤戏,仿鹤轻展翔举动作,要求意守气海,气海为任脉之蒂,真元之根,引任脉之气输布于两臂,能毓理八风邪气,调畅气血,通利关节。禽戏适用于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神经衰弱、肺气肿、消化不良等。

(2)太极拳

太极拳名称来源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者天地之谓,极者阴阳两端,是宇宙开化派生两仪,有动静交替,阴阳合抱之意仔,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其拳法套路以“双鱼”形走轨迹为归,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动静结合,内外合一,形神兼修,返璞归真。太极拳以呼吸协调动作,意守丹田,先使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随之调息,以意领气,通行百脉。特点是全身协调,浑然一气,以腰为轴,肢体同运,连绵自如。太极拳通过调心、调息、调形起到健身作用。适用范围广,能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等多种疾病,而且有预防作用。

(3)八段锦

因八段术势连贯能成套路而且舒展轻柔如锦,故名。其歌诀曰: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日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意思是说第一段“双手托天”能启动三焦气机的运转,使上中下气血贯注;第二段“左右开弓”作扩胸挥臂动作,使肺气通达,心气无拘;第三段“单举手”使内脏在四肢大幅度动作时得到舒展,有助于消化功能和消化腺分泌;第四段“向后瞧”作扭体运动,能活动头项,锻炼视力,醒神明目,有效地解除疲劳;第五段“摇头摆尾”,随呼吸运动摇摆身躯,能去五脏六腑积热,对交感神经紧张引起的失眠、盗汗有良好作用;第六段“背后七颠”使全身在颠动中得到放松,能上清头脑,下通经脉;第七段“攒拳怒目”,主要是使肌肉在-一紧一松中得到力度的加强,同时有协调形神的作用;第八段“两手攀足”,主要是锻炼腰肌,腰为肾之府,通过强腰而益肾,对肾精不固及慢性腰酸背痛有明显疗效。

八段锦适用于头痛、眩晕、关节病、痿痹、消化不良、神经衰弱一类病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