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时雨时热,张小姐早上起床常会打喷嚏、流鼻水,身体各处还冒出许多风疹,一颗颗突起的疹子愈抓愈痒,各处被抓得伤痕累累。台中慈济医院中医师廖振羽指出,过敏体质在季节交替时应避食「发物」,搭配茶饮与穴位按摩,发挥预防效果。 「一大早打喷嚏、流鼻水,属于鼻过敏症状」廖振羽医师指出,张小姐属于过敏体质,这类病患除常见出现呼吸道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气喘等,很常合并皮肤过敏问题,包括: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尤其是接触中医所谓的「发物」后,更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廖医师表示,「发物」为民间传统术语,「发」即「诱发」含意,「发物」指容易引起上火、过敏、或令旧疾复发、新病加重的各种食物。常见发物如:甲壳类海鲜(虾、蟹)、动物内脏、热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梿、樱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坚果类(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饮料等。 张小姐就很喜欢芒果、荔枝这类水果,她说,冰箱拿出来的冰冰芒果、荔枝,吃了十分清凉。廖医师提醒,造成皮肤过敏的「发物」,因人而异,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避免常见诱发皮肤过敏的食物外,须养成记录「饮食日志」的习惯,了解自己容易过敏的物质,才能远离恼人的皮肤过敏。 值得注意的是,饮食诱发的急性皮肤过敏,通常都会让人瘙痒难耐,必须要避免搔抓,以免因搔抓皮肤造成的伤口,使瘙痒感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皮肤过敏的范围扩大且很难痊愈。廖振羽医师建议,皮肤过敏发作时,可以局部冰敷降低痒的感觉,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并且避免到闷热场所。如果皮肤过敏症状持久不好,或同时诱发气喘,以及严重过敏引起呼吸道肿胀,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刻就医治疗。 预防饮食诱发的皮肤过敏可以搭配中药茶饮或辅以穴位按摩,缓解瘙痒症状,其中茶饮:防风3g、连翘2g、麦门冬6g、大黄2g、甘草6g,加入500∼800cc水中煮沸后,再加入薄荷2g,小火煮3至5分钟后,过滤药渣,放凉即可饮用。若容易腹泻,大黄剂量减为1g。 穴位按摩也是保健方法,每个穴位按压1至2分钟,一天做2到3次,可以减缓瘙痒的不适, 常用穴位如下: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曲肘横纹处。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腕横纹上两吋(三横指),两肌腱之间。 血海穴:足太阴脾经--大腿内侧,髌骨内缘上2吋,肌肉隆起处。 百虫穴:经外奇穴--血海上一吋,髌骨内缘上4横指处。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足内踝上三吋(四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本文作者:台中慈济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