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强音 2019-04-15

说话,是思维和舌头结合起来的一种“口腔运动”。

我们大脑的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一个区域。所以,只要我们是一个“健康而正常”的人,我们任何人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流。

但影响我们表达得好不好关键因素,大概有三种:

1,心态的好坏;

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激动、亢奋等情绪,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你的大脑就无法适应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说话了。

2,学识的储备;

对某些话题的不熟悉,或者缺失相关话题的资料,我们就很难加入到话题的讨论当中。同时,丰富的阅历,也是我们说话

3,情商的高低;

这里的情商,说的是“认知同理心”,指你能不能根据当下情况,而有选择性说话的一种认知情商能力。如在婚礼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在葬礼不能说大不敬的话等。

但这些都是“表层原因”。

即便你具备这三种因素,很多时候,你也无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来”。

为什么?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语言表达的流程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我们把话说出来,会有一连串运转的过程。

只是这个过程发生的比较迅速,所以我们往往很容易就忽略每个步骤的具体做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表达流程大概有六个步骤:

1,信息输入;

2,获得观感;

3,思维解读;

4,运用载体;

5,组织语言;

6,开口表达;

用一个例子去说明这个过程。

你在街上走着,突然看到一辆小车加塞别人而发生碰撞(信息输入),这件事让你惊讶的情绪(获得观感),你觉得加塞者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思维解读)。

然后你就用自己的本国语言及其语法规则(运用载体),通过筛选某些内容(组织语言),最后把这件事的看法开口表达出来:

现在的人开车真的乱来,总是把马路当成是自己的家!

至此,你已经结束了这一轮的表达活动,接着你又会进入到下一轮的表达流程,继续说出你想说的话,源源不断,直到完成你全部的表达目的。

这种表达方式,说一两句没问题,可是说一大段的话,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为什么你无法顺利进行表达?

除非你大脑的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否则,任何人都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自己表达能力不行,那是因为在这个表达流程里面,也许有某个步骤你做得还不够好。

根据表达流程的步骤,影响我们表达能力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中间那四个:

1,你对信息没有产生任何观感;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好比你看完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没有让你产生任何感想,那你的大脑对此也就“没什么好说”了。

写作文也要“触景生情”才能够下笔,如果你什么感觉也没有,你就很难产生想说话的头绪。

2,你无法对信息进行相关解读;

例如当你看到这个字句:“rakastan sinua”,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这是芬兰语的“我爱你”。如果你没有学过这种语言,你对此就不会有特别的观感,自然也无法对这种信息进行解读。

所以积累学识和阅历,对于口才的提升会这么重要,就是这个原因。大脑里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会让你对信息的解读进行得更容易。

当然,一个说话高手,就算让他面对一些没有“观感”的信息,他也能够对其进行解读。

那是因为他懂得找到自己能够解读的切入点。

例如上文“撞车”那个例子。

就算你没有学过车,不知道什么样的加塞才是违法交通法规,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你说不出来。但其他解读的切入点,诸如“驾驶员的人品”,或者“后车的反应能力”等,都是你知道的地方。

切入这些地方进行解读,你就能够发表出自己的意见,有话可说了。

3,你缺少组成语句的表达载体;

当你有了观感,有了解读,为什么还是说不好话呢?这就涉及到你对于载体的运用,到底数不熟悉。

我们是通过运动性语言中枢,把信息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的。其背后是支撑机制,就是我们的语言载体。这个语言载体,是我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慢慢发展出来的,包括语言发音、语法规则、语义理解、语句方式等。

当你无法纯熟的运用这些语言载体,例如让你用日文去描述一件开心的事情,那么很多你想说的话,就很难流畅地说出来,或者说出来却说得不够到位的感觉。

然而,这个表达架构,除了不断积累,还需要刻意锻炼才能够巩固。想要锻炼你的运动性语言中枢,你必须要经常去说,才能够提高它的能力。

如果你的表达框架不够丰富,或者没有将其巩固成你的“表达本能”,例如某些词句要经常搜索枯肠才能想出来,那你的表达能力就会因此受到制约。正如开车时你还要想哪个油门哪个刹车,什么时候应该要换挡,你能把车开好吗?

也就是说,所谓锻炼口才,就是把你积累回来的表达框架,通过不断的练习,把它们变成你的表达本能,成为你语言架构的一部分。

4,不懂得如何组织语言;

这个原因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组织语言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运用。当你不知道怎么把已有的内容,按照某个逻辑顺序铺排去说,你的表达行为就很难做到清晰条理。

这些问题,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懂得怎么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那怎么做呢?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学会解读不同的信息

输入你大脑的信息,可以是动态,也可以是静态。前者你是被动接收,后者则是你主动接收。

换言之,你有两种解读信息的方式,一种是被动接收到信息后,对其做出解读;另一种是主动捕捉相关的信息,对其做出解读

例如一块石头突然向你掷来,你惊讶地说:“不是吧,怎么可以乱扔石头?伤到人怎么办?”这是被动接收信息后的解读。

但如果你看到一块石头,然后把它跟其他事联系起来,得出某种意思,这就是主动捕捉信息后的解读。

例如这块石头有什么特质呢?它又可以跟哪些东西联系起来去说呢?从它坚硬的特性去说,还是从它的用途去说呢?

综合这些解读之后,你就能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构建你要表达的意思,如:

“这块石头看上去普普通通,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但其实用心去发现,它的用途可以有很多。例如好像司马光那样用它砸烂水缸去救人,没有锤子的时候用它钉钉子,或者用它来做某些物品的记号,甚至做武器也行。

既然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都有这么多用处,更何况是人呢?所以,如果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或许你身上还隐藏着一些你看不到的优点。千万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价值。”

当然,如果这番话,并不是你平时常用的表达框架,那想要能够顺畅地说出它们,成为你的“表达本能”,你在私底下得要多多练习才行。

自言自语,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

每天洗澡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浴室里,主动捕捉某些信息对其进行解读,得出观感后,围绕着它说个十分钟左右。

当你洗完澡,你的口才也得到锻炼了。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解读的流程

构建你的表达框架

这个表达框架,可以是你事先已经打好的“腹稿”,也可以是你已经形成的表达习惯。

前者需要你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框架,后者就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多说多练,才会变成你的表达本能了

例如参加朋友的婚礼,你要上台给他讲几句好话,这个时候你要说什么话呢?毕竟这种事不是常有,很难把这种情况下的讲话,变成自己的表达本能。

面对这种情况,你就需要给自己构建一个表达框架,提前打腹稿了。

正如前文说的那样,你得首先主动捕捉已有的相关信息,然后对其进行解读,包括现场的环境,自己的观感,你和朋友的感情回忆等等。

综合起来,你就能够制定一个这样的框架:

1,自我感受的讲述;

2,你和朋友的共同经历;

3,对他结婚的看法;

4,最后送上祝福;

于是你就可以这么说:

“谢谢!没想到会被邀请到台上讲话,心里有点紧张啊!不过能够在台上分享我和新郎之间的趣事,还是很高兴的。(自我感受)

我和新郎已经认识了十几年了,几乎一起长大,他是什么样的人我都了解。一直以来,他都经常被我们这些好朋友照顾。没想到现在,他竟然要结婚了!(共同经历)

现在看到他结婚,要成为别人的丈夫,我真的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因为他终于都长大,懂得去照顾别人了,就是新娘子。一个帅气踏实的新郎,一个美丽大方的新娘,两人简直是天作之合。(对朋友结婚的看法)

所以在这里,我祝福新郎和新娘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早生贵子啦!谢谢大家!”(送上祝福)

根据这个表达框架,针对框架内的目的构建意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去说话,是不是表达起来更有目的和心里有谱呢?

表达是法无定法的,只要你觉得这个框架可以用在其他婚礼上,你就去用;用不了,你就自己制定一个表达框架,或者主动积累相关的框架。

自我介绍有自我介绍的框架,工作汇报有工作汇报的框架,新闻报道有新闻报道的框架。如果你不懂,就不断去积累。

当你面对不同的说话情况,都有相关的表达框架,那剩下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多去锻炼了。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如何构建完整的表达

这个表达框架,是你事先已经打好的“腹稿”,也可以是你已经形成的表达习惯。

前者需要你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框架,后者就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多说多练,才会变成你的表达本能了

想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表达,有三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一:确立你的表达目的

很多人在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压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去说。左想想,要说这些吗?右想想,还是说那些呢?完全毫无头绪。

不是想说的太多,就是找不到可以说的主线,于是到头来,什么都说不了。

确立你的表达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表达的“中心思想”。

当你有了这个“中心思想”做说话的导航,那么接下来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可以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去表达。这时组织语言就有以下做法:

1,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多说什么,少说什么;

3,主要说什么,次要说什么;

4,总体说什么,分层说什么;

你要根据自己的表达目的,筛选出适合的内容,然后以语言逻辑的组织方式,将其编成一条“表达线”,让听众明白你的意思。

例子“你朋友结婚”那个例子,你要懂得从你和新郎官之间的共同经历当中,根据要表达的主题,筛选出一些能够切合表达主题的内容。

只要你有一个明确的表达目的,所说的话都是围绕特定的中心思想去组织,这样你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听众也能够明白你要阐述的意思。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二:根据框架组织语句

有了主题,有了内容,接下来就是组织语言了。

在即兴发言的过程当中,根据要表达的框架,你可以一种边想,一边去说

这种字句的安排,你完全可以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说的内容没有脱离框架,只要整体框架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那么框架内你怎么说都没问题了;说得不好,下一句调整回来就行。

很多人不敢说话,是因为觉得需要组织好每一句话的排序,形成段落,才能把话说好。其实,运用口头语言时,只要你整体的表达内容是朝着一个方向去说,那么每一句话相互之间的次序,就不用太执着了。

所以你想到一句,然后说出一句,按照某个表达目的边想边说,你就可以应付到某些情况下的即兴讲话了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是我们平常表达的方式。而现在,只不过让你在某个框架下,按照这个框架的限定,继续一边想一边说而已,这样比起你漫无边际地乱说,会给人更有中心的感觉。这就是表达框架的好处。

那怎么获得这个框架呢?

你可以事先打好的“腹稿”,或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一些表达框架,多说多练,让其成为你的表达习惯。

这样去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你也能侃侃而谈

三:系统组织表达

现在你有了一个明确的表达目的,也有了相应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框架。紧接着,你就是把这些内容系统组织起来了。

我们说话,很难具体预料到第五句是说什么,第八句话又是说什么。我们根本无法提前安排好表达内容的每一句话。

所以只能说一句,是一句;一句接着一句地说。

换言之,用上一句话带着下一句话的形式,一边思考,一边调整,一边说话。上一句是下一句的领头,下一句是上一句的补充,就好像词语接龙那样,上下句相互牵连、延伸。

例如前文“朋友结婚”那个例子,你的表达目的是:“很开心看到新郎官要结婚,从被照顾的人,变成要去照顾别人的人”。

那现在你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我跟新郎官已经认识了十多年了……

这句话起了一个基调后,紧接着下一句话,你会怎么说呢?有很多种说法:

A:我们彼此感情很好。

B:从大学一直玩到现在。

C: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都知道。

D:没想到现在竟然结婚了。

E :一直以来,他都经常被我们这些好朋友照顾。

当然还有F、G、H句等等等等。

哪一种说法更好?其实哪一种都是最好,就看你怎么把这些话语通顺地连起来而已。

你可以单独使用每一句话,把它们分别加在第一句话后面。也可以把这些话语全部都组织在一起,用在第一句话后面。

如,我和新郎已经认识了十几年了,几乎一起长大,彼此感情很好,他是什么样的人我都了解。一直以来,他都经常被我们这些好朋友照顾。没想到现在,他竟然要结婚了!

分析一下这段话,上一句是不是下一句的框架,而下一句又是不是上一句的补充?

这就是语言逻辑的思路了。

只要你这个思路的终点,是为你的表达目的服务,那么组织这条表达线的每一句话,都得要朝向着这个终点构建。

所以当你在进行表达的时候,你每说完一句话,你就要想想,接下来说的那句话,要怎么顺延上一句的意思,才能连成一个通顺的表达,然后指向最终目的呢?

这方面你可以私底下多做练习,用写作的方式去组织表达线;有了体会后,再通过口头的方式去锻炼。

当你经过这种方式去锻炼自己,你的表达能力自然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