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对夏朝和商朝都有详细的描述,司马迁是如何获得一两千年之前的史料的?

 燕山茶社 2019-04-15

这个问题有错误,《史记》对夏朝和商朝的记载非常简单,并不详细。

对于夏朝历史,司马迁只写了一篇《夏本纪》。其中记载最多的人物是大禹,大约写了3000字,肯定了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而关于夏朝的其他内容则写了不到1000字,只是补全了帝王世系而已。

而夏朝国君们的详细事迹并没有记载,唯一有点记载的是国王孔甲吃龙肉的故事,还听起来有点玄幻。

关于商朝的内容虽然要比夏朝丰富很多,除《殷本纪》外,还有《伯夷列传》,在其他相关人物传记中也涉及到了一些,不过远远比不上之后时期的历史。

为何司马迁之对夏朝和商朝历史记述如此简略呢?

因为当时可供他参考的文献资料非常少。

夏商两代距离司马迁写书时已经有2000年左右,年代太过于久远,所以许多资料没有留传下来。别说司马迁了,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子都感叹夏商两代的资料太少,无法印证他对于那时礼仪制度的猜想。

而孔子修书的时候对许多文献进行了删减修改,许多资料失传。再加上春秋战国和秦汉的战乱,许多文献又毁于战火,司马迁能看到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司马迁写史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极尽所能的搜寻史料

司马迁搜寻史料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各地寻访。司马迁在20岁的时候就外出寻访,纵观山川形势、历史古迹、询问老者、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传说和书籍,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各地,搜寻到许多珍贵的史料。

第二种是查阅官方资料。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官'家族,他的父亲司马谈在西汉做了近30年的太史令,司马迁从小耳濡目染,后来子承父业,继任为太史令,为他查阅官方资料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另外司马迁写史的笔法较为公正客观,特别是他遭受宫刑之后,更是对强权充满了批判精神,这是史家难能可贵的品质。

所以《史记》中关于夏商两代的历史还是较为可信的,后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也证实了《史记》中的许多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