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一直坚持把文学最淳朴的东西教给学生,这虽然与当下的应试教育相悖,曾经也无数次苦恼,这次参加“浸入式”培训之后,才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原来有大么一大批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加坚定, 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眼中显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爱不是盲目的,它使人眼睛明亮。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是大爱的教育,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才是一个语文教师最终的出路。 一个人只有去过很远的地方,去见过很多的人,他才能让自己体会到什么叫做平静和沉着。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人群中才会醒悟自己有多渺小。 一位语文老师只有摒弃假清高,追求真性情,放弃矫揉造作,追寻真学问,大语文才能获得灵魂和思想的解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语文人面对教学会有很多的无奈和痛苦,但只要保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心态,即使是又难又苦,即便是不被理解,孤苦无助,只要坚持努力。也能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也能给自己带来哪怕微弱却弥足珍贵的自我实现的充实和快乐!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忘记,所有的付出都将会被铭记。 庄子《南华经 秋水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子独不闻乎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掖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也!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本次培训让我就有一种“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之感,不见大海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浩瀚。不走出去,永远不知道外面的风景有多么精彩,井底之蛙的悲哀就在于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沾沾自喜而忘乎所以。有什么杞人忧天被视为别有用心,从而失去了自我期许,思维也就慢慢僵硬,不要做“老实”的语文老师,因为“老实人”的心头住着一尊佛,佛下却压着魔。这魔会让你滋生惰性和无尽的丑陋。 少些抱怨,做一个踽踽独行者,又能怎样? 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迷失。 舞低牡丹一抹红, 歌尽樱花扇影风。 春草葳蕤聚芳华, 大美先生气如虹。 人间最美四月天, 春雨淅沥, 乍暖还寒。 徘徊彷徨路前, 回望一段——爱与痛的边缘 夜雨中,回忆无比温暖。 明天,回忆无比温暖。 逾是去想,逾是凌乱。 心头忍不住一颤, 万幸迷途不是太远。 既已知归还, 但愿一切都不算太晚。 后记:感谢学校信任,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兄弟学校的精心安排,感谢各位同仁七天陪伴,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