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为写不好书法烦恼吗?别OUT了,古代书法家早帮你解决了

 俊YBWCMT 2019-04-15

你还在为写不好书法而烦恼吗?还在为不懂笔法而困惑吗?还在为创作不出好的作品而感到为难吗?其实在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遇到这些问题了。甚至有的人被这些问题困扰了一生。那么,书法中的这些难题真的无法解决吗?当然不是!

不别OUT了,这些问题曾经也同样困扰过古人。在整个书法史上留下了那么多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地被传承下来,说明他们在书法活动中已经解决了这些难题。那他们是如何决绝的呢?我们挑选几个典型的问题来看一下。

问题一:关于临摹的像与不像的问题。

临摹一直是书法学习中的一个大的话题,对于临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理解。我们选择一些有成就古代书法家来解答一下。首先是选什么贴的问题,传统的书法家都认为要从楷书入手。对此会选择唐代的一些一流的楷书家的作品来学习,比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后来按着这个路子走,并且取得成功的书法家也不在少数,这就说明这条路可以借鉴。

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做法,清代的书法理论家康有为提倡从二流书法家的作品来入手学习,是一个由浅到深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是科学的学习。依照这一理念走向成功的书法家也有,比如宋徽宗赵洁,他初学黄庭坚,后来转学唐代褚遂良和薛曜的书法,薛曜其实就是一个二流的不太成熟的楷书家,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瘦金体”的雏形。宋徽宗也就是将他做为学习的主力对象,最后吸收褚遂良笔法,创作出“瘦金体”。

由上面的两个临摹的方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成为一般的书法家,可以学习那些一流的成熟的作品,但是想要成为一流的书家,就要学习那些二流的、不成熟的书法作品!为什这样说呢?这就是我们下面即将讨论的问题:临摹临的到底是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临摹作品是为了得到什么?是像学会他的笔法?还是想学会他的结构规律?还是想学会他的章法?还是想借鉴他的神韵?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书法爱好者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他们临帖的目的是复制范本上的字体,也就是我通俗中所讲的“像”,临的越像越好。注意了!接下来我要颠覆你的认知了。

我们要复制伟人的思想,但是不可以复制他们的“风格”!怎么说呢?我们举个例子,临帖的目的是为了像,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用浪费几十年的时间临帖吗?干点别的不好吗?直接利用高科技术复印一份就可以了呀!而且保证比你临摹的像。如此,你的临摹还会有意义吗?绝对没有!当然,有人也会反驳。有人会说,临摹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笔法、功力、情感等很多东西,这些是高科技复印不了的,这才是艺术的传承!

当你用这句话反驳的时候,你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所说的笔法、功力、情感等等难道不正是我们上面所讲到的,临摹要得到的东西吗?临摹不就是为了学会笔法、结构原理、章法布局和情感抒发吗?发现没有,这时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一直以来你都没有明确自己临摹的目的,从来都是模模糊糊,觉得“像”就行了。现在将他们明确一下,你是就要得到笔法?还是结构原理?还是其他?

当我们搞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就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学书法也将不再是什么难事!关于临摹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困惑,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